曹孟德搜罗寡妇给军人做老婆是因为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曹操结束东汉末年北方战乱,恢复当地经济,有着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之美誉,正所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的身份也仅仅是东汉丞相、魏王,死后才由其子追谥“魏武帝”,但是生前还是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

靠家族一万多人起家,曹操之所以能击垮北方各军阀,除用兵有道,最主要的还是实行有效的军事制度。

当各派军阀漠视流亡中原的汉献帝时,曹操将其迎奉至许昌定都。

可是,由于战争的破坏,当时的经济损失严重,幸存下来的老百姓难以供给军队,官府对募兵也乏力。于是,曹操实行“屯田”制。这样一来,平时能让士兵种地,战时就出征,也能安置家属。曹操终于有一片稳固的根据地并能以此逐鹿中原。

在统治区,曹操将人口分为民户、屯田户、军户三部分。供养军队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曹操的士兵多是从黄巾败兵中收编的庄稼人,擅长农耕,还带来耕牛与农具。如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得降兵30多万,男女100多万口。为许下屯田的重要基础。

公元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之议,建立屯田的民屯;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言,开始建立军屯。

在屯垦过程中,无论是军屯或民屯,均按军事组织系统进行。其中军屯,每六十人为一营,一边垦种一边戍边,即屯垦土地与军事戍边相结合,由军队组织系统管辖,中央设“司农度支校尉”,“掌诸军屯田”。

民屯,则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即“屯司马”,也叫“农司马”,为民屯的基层组织单位;这个职位之上有“典农都尉”,与县令长相当,“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相当郡太守,而它们都受制于中央政府的“大司农”。

如今,关于曹操兴办屯田的详细资料,要算《三国志•任俊传》。传记中载:首倡屯田制的枣祗力排众议确立“分田之术”替代“计牛输谷”。

“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袁绍在冀州,亦贪祗,欲得之。祗深附托于孤,使领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以兵据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计牛输谷,佃科以定。施行后,祗自以为僦牛输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反覆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收不可复改易。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于荀令君议之。时故军祭酒侯声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声怀此云云,以疑令君。祗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分田之术。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其时岁则大收,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祗兴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今重恩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祗子处中,益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

对于“计牛输谷”。据《晋书•食货志》载:晋武帝咸宁元年(275年)采纳杜预建言,将政府所养官牛拨一大部分贷给兖、豫州将吏士庶,头责三百斛。西晋距曹操时期时间不长,这种“计牛输谷”应该相差不大。因此曹操的“僦牛输谷,佃科以定”即按照屯区民众使用耕牛的头数课征田租,将每头牛的租额固定,再按耕牛数征收,而且租金在大收年不增,灾年则免。

而“分田之术”。据《汉书•食货志》载:“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分田”即租佃土地,曹操的分田之术是在授田基础上的分成租。又《晋书•慕容皝载纪》载:“且魏晋虽道消之世,犹削百姓不至七八,持官牛田者,官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悦乐。”道出了分田之术的分成比例。

其中的军户,是世代为兵的。为防止士兵逃亡,曹操把士兵的家人集中安置,一旦发生逃亡、叛变就会受株连,因此很少有军队投降敌人的。

曹操用军事手段推行屯田和军户制,强制恢复社会经济,改变秦汉时期实行的征兵制和募兵制。但是,这一政策也存在隐患:驻地长官很容易控制军户,长此以往就会豪门掌军。

我们所熟知的司马懿家族,就是以此篡夺魏国建立晋朝,但是朝廷军权很快又旁落,又酿下让中原南北分裂300年的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