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执政期间对俄罗斯各方面做了什么改造?有何作用?

如题所述

本文选自《庆祝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访华暨中国俄罗斯年正式开幕》一书。该书由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新闻处策划,俄罗斯新闻社出版。在此致谢!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鲜明个性,使他在俄罗斯及苏联的历届领导人中显得卓尔不群。普京很受欢迎。

难能可贵的是,人们对普京的好感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退(2000年,47岁的普京开始出任俄罗斯总统)。在2004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他获得了65%的选票,这即是说,约5000万选民将票投给了他。如今,俄罗斯国内不时传出要求修改宪法、允许现任总统角逐第三任期的呼声。普京倘若参加下届竞选,无疑会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

但普京本人并不赞成。他认为,在他担任总统期间,排除万难才实现的国内政局稳定,不能再经受修改宪法这样的剧烈震荡了。普京表示,8年任期对于政治家而言,足矣。

普京担任总统期间做出了哪些政绩,为何他的政策得到俄罗斯公民如此坚定的拥护?首先,他奉行政治中间主义。从这一理念出发,他将市场及社会价值观相结合,采取谨慎的对待方式,赢得了众多支持者。此外,中间主义相对于左派或是右派理论,还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在当今的俄罗斯,这一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普京上台前,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数十个政党。“从政”经常被理解为成立自己的党派,投入资金搞政治宣传、与其他几个大党派的领导人联手参加大选、进入议会,随后,最初的联盟可能于顷刻间瓦解,再形成同样昙花一现的其他政治同盟。

这样的政党,其支持率不可能稳定。所以,以普京的中间主义为理论基础,俄罗斯出现了第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中间派政党——“统一俄罗斯”。它注定会获得成功。目前,该政党在俄罗斯议会下院(国家杜马)中占据了2/3以上的席位(超过300席),并控制着多数地方立法机关。

具有如此影响力、基础如此稳固的中央政府令俄罗斯反对派感到恐慌。共产党仍属左翼,这是唯一能够与“统一俄罗斯”抗衡的、具有群众基础的大党。然而,它目前已陷入窘境。2004年的总统选举中,其候选人尼古拉·哈里托诺夫的得票数位居第二,但只获得了1000万张选票,是普京的1/5。而右翼政党至今没能团结起来,当然,它们偶尔也会联合,在不久前举行的莫斯科市杜马选举上,联手拿下了3个席位。

20世纪90年代,右翼自由主义理论在俄罗斯政治圈中广泛传播,因此,右翼生成的党派最多,不少领导人正在伤神不已:是彻底退出政界还是联合起来,去“干粗活”?

不少90年代的政坛风云人物认为,远离首都到地方,是去“干粗活”,大材小用。然而,随着普京对政党法的改革,各地的日常行政工作已成为政党的主业,因为它是评判其工作优劣的标准。按照普京的提议,地区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党派有权向总统推荐州长候选人,并在地方议会中投票通过。新举措的实质是将地方的人事权交到政党手中。由于“统一俄罗斯”是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因而普京的政治支持率也相当稳定。

以上所述皆系普京支持率居高不下的技术原因,旁观者未必明白。其他一些原因同样重要、同样具有说服力。普京执政期间提出的国家富裕理念,赶上了实现的契机。国内总产值10年内翻一番,消除贫困(目前,2500万俄罗斯居民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军队现代化,普京在向联邦会议所作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上述目标。在俄罗斯百姓看来,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而且时机也已经成熟。

普京的中间主义还体现在他将市场改革与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去年,他推出了4大国家项目,包括住房、卫生、教育和农业领域。这些项目共获得了1800亿卢布(逾60亿美元)的拨款。对俄罗斯预算而言,堪称大手笔。

提及普京深受欢迎的原因,就不能漏掉近6年来取得的外交成就。正是在普京时代,俄罗斯彻底摆脱了冷战的沉重包袱,战胜了西方封锁,与所有大国建立了伙伴关系。今年,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威望及影响力的肯定。普京正是带领俄罗斯收获这一辉煌的引路人,他是数十年来最受欢迎的俄罗斯领导人。★
普京没有辜负叶利钦的重托,在短短的六年中,用政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经济上,普京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实施了一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俄罗斯经的济不仅止住了下滑,而且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在这过程中,受惠最大的就是俄罗斯百姓,如今贫困人口大为减少,由于工资和养老金的提高,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外交上,普京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为目标,采取多边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俄罗斯的利益筹码平衡与各大国的关系。总之,普京已将俄罗斯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有的学者称之为“普京中兴”。从这个意义上说,“统一俄罗斯”党在这次国家杜马选举中大获得全胜完全可以说是俄罗斯民众给予普京的丰厚回报。不仅如此,世界各种舆论几乎普遍认为在明年3月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普京将以绝对优势再度当选,届时他可以再从俄罗斯民众那里得到另一份厚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1
第2个回答  2008-02-12
普京经济思想与俄经济发展前景
普京主政后,俄罗斯内政开始步入有序运作轨道,外交在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下日显灵活和主动,经济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普京的战略是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加速俄经济转轨的同时,以较高的增速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而达到全面兴俄之目的,在未来10-20年内,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无疑是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普京经济思想的基本特色
普京在出任代总统前夕,就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阐明了他对俄经济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发展的基本构想。此后,他以该文的思想为基础,不断对俄经济发展做出更加深刻而全面的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经济思想。概括来看,普京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赶超”特色,具体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国际经济发展状况为参照,强调速度的至关重要性。普京充分认识到,俄经济已“落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愈拉愈大的趋势;为缩小差距,跟上世界步伐,跨入“文明”和“发达”国家行列,俄必须以高速甚至超高速发展经济;因此在俄改革和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速度问题。按他的估计,俄经济在6-7%的增长速度下,还需要5年才能使生产规模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而要达到今日英国、法国的水平,未来15年要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要赶上今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未来同期也必需保持8%的增速。(注: Путин В.В.“Россия на пороге нового тысячилетия”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30/12/1999.c.1.)因此,他把增速问题上升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甚至是“思想”、“精神”和“道德问题”,是检验俄政府经济工作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注: Там же.)在2002年《国情咨文》中,他就对政府预测今后几年俄经济增长仅为3.5%至4.6%提出严厉批评,认为这是政府“不指望更高增长速度”的表现,“低估了俄罗斯的能力”,并进而指出,为了使俄罗斯人过上“富裕生活”,使俄保持国际社会“举足轻重和名副其实的成员资格”,以及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者”,俄“经济应当更快速地发展”,否则“永远都赢不了”,“在世界经济中的能力将大大缩水”。(注:Путин В.В.“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нтега”.Известня. 19,04,2002.c.1.)
其次,充分发挥能源和军工两大优势,壮大新型产业。能源和军工是俄国民经济两大支柱,也是政府预算和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2001年,能源和军工分别创汇500亿和44亿美元。近年来俄一些人主张减少资源出口,避免成为发达国家“资源附属国”;减少武器出口,以避免得罪西方和将来对俄自身安全构成威胁。但普京力主继续“发挥两大优势”,找到符合俄“资源、当前市场分布和联系形式的方式”,使“俄巨大潜力为己所用”。(注:Там же.)普京的策略是用能源拉住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用军售保住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增强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障财政预算,换回发展知识和信息等新型产业所需的投资,力争使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到世界市场的1%,提高到2015年左右的5%以上。
再次,建立健全国家调控体系。针对上世纪90年代俄经济自由派忽视甚至回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普京强调,俄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权力体系,而且还要建立对经济“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但这“并不是说要重新实行命令式的计划和管理体系”,也不是仅限于“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规则执行”,而是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调控“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要让国家政权体系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协调员”,使它们的利益保持平衡。当然,普京也并非轻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在他看来,没有发育成熟的各类市场,俄经济就永远不可能迈入先进国家行列。(注:Путин В.В.“Послание презинтета”.Известия.19,04,2002.c.1.)
最后,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步伐,以促进俄经济改革和结构改造,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普京认为,俄是否融入世界经济空间的问题“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俄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俄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国际经济形势带来的好处”。在他看来,过去十年改革使俄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明显加深,但由于经济体制长期与国际未接轨,以及过去俄政治经济的混乱局面,俄经济对外资缺乏吸引力;又因俄没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名份,从而饱受西方贸易歧视却难以有效反击。(注:Там же.)为彻底改变被动局面,普京一方面利用“9·11”后的新形势加大对西方外交力度,致使欧美在2002年5月和6月先后宣布承认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并承诺尽快取消对俄的一切不合理限制;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加速加入WTO的谈判,尽管目前80%以上的俄企业不太赞成加入WTO,但普京在加强与企业沟通的同时,要求政府争取在2003年底前领到“入门券”,以其推动俄经济尽快按国际规范运作,在竞争中提高素质。
二、俄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系统的经济思想形成之后,如何落实无疑成为一大关键。鉴于20世纪90年代俄经济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为期15-20年或更长期限的远景发展战略”(注:Путин В.В.“Россия на пороге нового тысячелегия”.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c.1.30,12,1999.)这一判断,在普京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下,俄罗斯于1999年底成立了由现政府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格列夫主持的战略研究中心,聘请国内各派著名经济学家和议会及政府有关部门专家,负责着手制定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2000年4月该中心制订出《俄联邦2010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草案,后经政府反复讨论修改,于6月最后形成作为政府施政纲领的《俄罗斯政府社会经济政策远景基本方针》(注:“俄罗斯政府社会经济政策远景基本方针”,《俄罗斯报》2000年8月5日,第2、3版。)(以下简称《基本方针》)和《2000-2001年政府优先任务》。前者是对俄未来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后者则是对最近一两年具体执行措施的安排。《基本方针》从宏观经济指标、经济结构改革和社会政策等三方面,对俄政府希望在未来十年应达到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总体设计,并定出了阶段性目标,成为政府各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基本方针》提出,今后十年内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至少为5%,加上卢布在十年内可能会升值50%,因而到2010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增长1.5倍,即由2000年的约2050亿美元增至4570亿美元。年通胀率将由2000年的约20%降至2004年及以后的不超过10%。年外贸出口额由2000年预计的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