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文言文中字词句式活用规律

人教版,高中内容已学完, 要抄那个, 越短小精干越好!!

掌握词类的活用现象。
1,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但这种情况较少。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中古以后就改变了读音,例如:“晋侯饮(yìn)赵盾酒”,这就与及物动词的其他用法区别开来了,但并不能一概而论。
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3,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鸿门宴》)。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属于名词用如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使动、意动的较少,但用着一般动词的则相当普遍。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
4, 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

1, 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语气。主要形式有:
⑴,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
⑵,只在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
⑶,只在谓语后面用“也”煞尾。
⑷,“者”、“也”都不用。
⑸,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语气。
⑹,用“为”表示肯定判断。
⑺,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定。
⑻,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
2, 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⑵,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⑶,用助词“见”表示被动。
⑷,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⑸,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⑹,用“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
3, 省略句。
文言句子中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省略主语。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
②, 省略谓语动词。例如:“一股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 省略宾语。
④, 省略介词“于、“以”。
4, 疑问句。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⑴, 用疑问代词提出问题。
⑵, 用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5, 变式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 ⑴,主谓倒装句。
⑵,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凝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⑶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置于中心语之后。
⑷,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9
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






名词+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用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副词+名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名词+而+动词 / 动词+而+名词。
蹄而杀之 (《黔之驴》)
吾从而师之。(《师说》)
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能愿动词+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名词+代词"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用匣子装"。

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则四月花”






表示动作行为
的特征、状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
的态度、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子吴起列传》)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
的工具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促织》)日将暮,取儿藁葬。(《促织》)
用……
表示动作行为
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
依据……,
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
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
在……,从……向……、
表示动作行为
的时间、频率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当……,
每……

形容词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
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形容词作名词
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困惑。
成述其异 《促织》 奇特的本领
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 多,许多事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动词作名词。
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到这里的人。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伏兵。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
翻译时,一般要有了名词的特点

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六王毕,四海一“一”,就是统一
数词译成动词

数词作形容词
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数词译成形容词
数词作名词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数词译成名词词类活用的 ,用表格记忆很方便!格式问题表格无法显示,我会帮你你再弄一张,以邮件形式发给你,请告诉邮箱,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