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中领格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有了格律诗的底子再去填词,舞姿虽未必精妙绝伦,但步子却不至乱了套。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白乐天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两句七言(一仄起一平起),两句五言(两仄起),一句三言。想想前头珠峰都上去过,还怕登什么庐山黄山吗?所以只管把上面那些格式套着写就成了。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首句白词作“平平仄”,但后来词家都作“平仄仄”,如刘宾客作“春去也”,温飞卿作“梳洗罢”,皇甫崧作“兰烬落”等;二是上面所谈绝句的一种特别格式“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却绝对不能放入此词,须知诗词虽亲如兄弟,但两兄弟也很少有吃同一锅饭菜的。此句式在多数词牌中都遵循此例,但有些词牌里却需要这种句格,如《青玉案》的下片第三句。
再看一个字数多些的例子,李易安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上下片格律同,不录。)这里有两个七言句(一平起一仄起),四个四言句,前者应该不在话下,后者呢?其实更简单,它们通常都是:仄(可平)平平。《一剪梅》一调上下各三平韵,可网上竟有人认为裳处也要押韵,真是信口开河,使人为之羞也!当然这两处的相连的四字句可以叠韵,如后片末两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对于这类简单的词牌,我们看几首古人的作品应该就可以模仿从而熟记了。对于那些复杂一些的,如《兰陵王》《贺新郎》等等,则不妨买本专列词律的书籍,以供平日的模仿学习。
当然有押平韵的词,自也有押仄韵的;可是能开桑塔纳的,终不成换了奔驰就不会开了。顺便罗嗦着说一些六言句的格式,只消看一个例子,稼轩的名作《清平乐》的后片: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包括了六言句“平起仄起”的两种格式,与七言句其实类似,分析同上,恕不赘述。
讲了这许多,初学者填一般的词都不至于在格律上犯迷糊了。然而有些奇怪的“精灵”趁人不注意时,会钻出来给人捣乱,所以不能不特别指出,以防被它戏弄。这即是领格字。它的定义其实是和人们朗读诗词的语气停顿有关。我们都知道家书抵万金句逗是家书/抵/万金,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是夜半/钟声/到/客船。但若撞见柳屯田的名作《八声甘州》中的一些句子,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那又应该如何作逗点呢?对于一些并不熟悉词牌的人来说,这类句子的逗点很出人意料,粗划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对字领后面七字,而渐字领后面十二个字,这即是所谓的领格字。此词后面也还有“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喁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句,其中的叹字和想字也做同样用途。一般虚词做领格字的还有“又、便、欲、算”等,实词做领格字的更多,难以列举。这类特殊用法在词中虽不常见,但其作用却至关重要,前人论词多言及之。常见词牌的除上面的《八声甘州》大量使用领格字,小令中《好事近》末句首字,长调中《沁园春》中下片次句首字,《六州歌头》末句首字等也都需要领格字。
附注:一,平起仄起都是依据句子第二字定义的,故“古来征战几人回”虽首字为仄也只能算是平起句,而平收仄收
则依据末字来定义依据末字来定义。
二,“仄平平仄”一格虽在诗句中广泛运用,但“仄平仄仄”也偶尔可见,如“此情可待成追忆”,为诗者须视情况而定。
三,文中诗句全引自《唐诗三百首》,读者可自己详查之。
四,文中并未涉及韵脚的问题,只因笔者好用今韵,于古韵了解甚少。欲从古韵者可自购词谱以研习之。
并非原创,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6
相当于英语中的所有格。你的 我的 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