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年代到30年代的作者的作品

如题所述

1、《头发的故事》

《头发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着男人留辫子、剪辫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

通过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表达了作者鲁迅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和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统治者或革命者的愤激。小说通过人物独白叙事抒情,生动有感染力。

2、《风波》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

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

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3、《故乡》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4、《蚀》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系列小说作品,《蚀》三部曲,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发表于1927年)、《动摇》《追求》(1928年先后完成)。

通过对革命分子心灵世界细腻的描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革命营垒中存在的矛盾与分化。

《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理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5、《沉沦》

《沉沦》,是20世纪20年代郁达夫创作的早期短篇小说,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时即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达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1919年毕业后,郁达夫从名古屋前往东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读书四年的生活体验写下了此篇作品《沉沦》。

1998年,名古屋大学在丰田讲堂前,为郁达夫和他的小说《沉沦》树立了一块郁达夫文学碑。文学碑以福建厦门产的花岗石造成,碑面一侧嵌有穿学生服戴学生帽的郁达夫铸像,铸像下刻有“郁达夫”三字。碑面另一侧刻有“沉沦”两个大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最著名的要属 鲁迅了 他的 散文 小说 等 都是20年代的代表
还有就是 许地山 《落花生》 冰心-《寄小读者》,《往事》 和冰心相提并论的有如 卢隐 《海滨故人〉
3o 年代比较重要的有新感觉派 如 施蛰存 刘呐鸥 穆时英
还有 老舍 巴金 。追问

能再多一点作品吗

追答

2o 年代 主要的几个文学流派
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文学研究会 周作人《雨天的书》叶圣陶《倪焕之》 ,冰心《超人》、《繁星。春水》,许地山《命命鸟》《春桃》,庐隐《海滨故人》,王统照《沉思》
创造社:郁达夫《沉沦》,郭沫若《女神》《屈原》,张资平,成仿吾……
新月社:胡适,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一夜》,闻一多《红烛》《死水》
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