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化学没有兴趣不行,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依据化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泼学生的思维,养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例如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及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讲实验室制氢气时用锌而不用镁或铁时,增加这样一个演示实验: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同时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基础。其次,要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再次,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或者在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下面,以我在组织“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教学为例:我让学生往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内吹气。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根据这个实验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学生回答:“溶液变浑浊。”“老师,溶液为什么会变浑浊?”“吹入的主要是什么气体?”“还能用其他方法让石灰水变浑浊么?”学生开始积极提问起来。其中一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观察到吹入气体时间久了沉淀会溶解,提出“为什么沉淀还会溶解?”对此,我特意表扬了这位学生,鼓励其多动脑,多提问,以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2)通过揭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了一些非科学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妨碍学习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时,说道“生米做成熟饭”是什么变化?我并没有直接说出原因,而是先让学生回忆米与饭的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解决。通过这些概念和说法的并列提出,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再引导他们去解决产生的问题。
  三、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化学知识,他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或现象的权威感。”例如:首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空气和水进入化学物质的学习,在编排这两个单元知识的时候,都是从空气和水的存在对生命的重要性入手,接着通过实验对空气和水的组成进行研究,使学生对空气和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紧接着介绍空气和水的污染和污染的巨大危害,引导学生分析列举身边的防治污染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从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走向了社会。又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许多溶洞的形成;在介绍完煤和石油之后,可以说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总之,在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并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发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化学学科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们就会兴趣去学习化学并决心学好化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展览会”“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