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十首古诗(最好四言)加赏析

如题所述

(1)龟虽寿(无) (2)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甘肃省平凉市·201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23~25题。(7分)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3.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的分析。(3分) 24.诗中哪些景物是“田家”所特有的?(2分) 2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3.(3分)对偶(对仗)(1分)分析:如颔联的“绿水”对“青山”,“村边”对“郭外”,颈联的“开轩”对“把酒”,“面场圃”对“话桑麻”。(举出一例得1分,3例得满分) 24.(2分)场圃、桑麻、菊花(答出一种给1分,两种得满分) 25.(2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给分) 2、2010广西玉林防港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气息。B、颔联“和”、“斜”两字运用精妙,描绘出一幅绿树环绕、青山斜隐的美丽迷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C、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老朋友相约重阳再聚,表现出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读后余味无穷。D、全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流露出诗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答案:D3、2007山东滨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诗中 “ ”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2分)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2分) 答案:6.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7.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表达效果给1分。三、精心原创试题(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1分) (2)“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合”和“斜”都用得好,请问它们好在哪里?(任选一词作答)(1分)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1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参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6)试描绘“绿,青”所展现的画面。(7)“待,还”两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诗评家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孟浩然的诗外表平淡却韵味悠长。请以“故,邀”两句为例,简析一下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答案示例:(1)示例:喜悦欢快(2)示例:“斜”字形象地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3)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4)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5)开轩面场圃 [评分标准]本题2分,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7)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和田园风光的留恋之情。(8)诗句就像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正是这平谈的文字写出了至交之间不用客套的交往方式。(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一、精心原创试题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本诗尾联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流露出了诗人 情怀。5、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特点是:6、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这两个字分别是:“ ”和“ ”。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8、这首诗的颈联“山,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诗好在哪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9、放飞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10、“万”与“但”是否矛盾,为什么?1——10题答案:1、写出了禅房花木扶疏,曲径通幽的环境。2、用反衬或衬托的手法,以声衬静,表现了空寂的感受: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声全部消失,禅院的宽寂可见一斑。3、欢快幽静 4、清晨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欲的景致;寄情山水的隐逸。5、幽静6、幽;深7、竹丛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8、这句诗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表达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也可答“宁静”、“安祥”、“空灵”,意思对即可)9、清晨,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悠闲踏进古老的禅寺。抬头远眺,一轮朝阳正在远方的天际冉冉升起,阳光照耀着绵延起伏的山峦,照耀着郁郁葱葱的山林,也沐浴着古寺中的我。10、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馨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京剧恒。(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回答即可。)2、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古诗欣赏,完成21-23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21.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22.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2分)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2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案:21.C(2分)  22.D(2分)23.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3、中考题:读本诗尾联,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另两句诗: 。他们都用衬托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答案: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010山东济南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 5.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怎样的愁绪寄予明月?(2分)答: 答案:4.示例:“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人景。5.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担忧。2、2010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 答案: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分)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3、2009广东梅州赏析诗歌,回答4—5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_______,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_______的气氛。(2分)5.诗的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2分) 答案:4、离散(漂泊) 哀伤(惆怅) 5、拟人(比拟或拟物) 牵挂友人(同情,思念)4、昆明市(08云南省)品读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按要求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7.请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7.(2分)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5、扬州市(08江苏省)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2 分)(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3 分)答案:(l) (2 分)要点: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1分);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l 分).(2 ) ( 3 分) 甲诗:(要点):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1分),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1 分);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1 分)乙诗:(要点):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l 分)寄托(1分)依依不舍的留别(1分)深情。6、2006日照市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7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2分)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答案:(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分:本题共2分,答出一句得1分。(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评分:本题共2分,修辞1分,情感表达1分。七、精心原创试题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4、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将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5、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6、寄情于物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8、这首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4
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
第2个回答  2012-08-08
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第3个回答  2022-03-14
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