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倾听与表达

如题所述

一、教会学生倾听。
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抑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可以说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从身体到心理都还未摆脱幼儿园的感觉,普遍反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短,上课时小动作多,容易受外界干扰等,比如:老师在讲课,下面有的孩子在低头玩,还有的在吃东西。老师提问,孩子不知道问什么,站起来大眼瞪小眼;让孩子翻开第几页做第几题,孩子翻来翻去找不到题目。这些孩子不听老师讲,更不听同学发言。此外还有课堂之外的与人交流、自由活动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而我们的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孩子们就要学会倾听,用心去做。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如何让学生形成善于倾听的品质?
在开学前几天里我主要采用的是表扬、树立小榜样的方法。“看,朱子怡坐得多好,谁能像她这样?”“哦,瞧赵瑞雪的坐姿多漂亮!”“让老师看看你们亮亮的眼睛好吗?”等等。在这样的语言的激励下,孩子们那种表现欲、模仿欲会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身上,对接下来要讲得内容接受质量会达到最高。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活动结束,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时。另外,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用眼神、手势、动作来提醒个别走神的学生,比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请安静;走近某个学生,用手点点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头等等;也有用点名的形式。一般都是几种方式穿插进行。除了提醒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出孩子们的兴奋点,当他们爱听、想听、乐听时,注意力自然容易集中,如果变换方式,让他们尽可能的保持这种兴奋,那么注意力就可以较长时间的集中。比如在讲《四季》一课,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体会每个季节的美丽,“你知道每个季节都有什么吗?”“你还知道什么是在秋天成熟的?”“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稍加润色,并配合上肢体语言“看,一片片望不到头的金黄色的麦田,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腰,还有想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落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都非常专注,满脸的兴奋,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每一个孩子都不再需要刻意的提醒了。
二、教会学生表达。
学生们畅所欲言,个别学生因为胆小或自卑,不愿发言;老师带领学生读题的时候,个别学生嘴巴都懒得动,等他单独读题,却发现他只是一知半解,读都读不通。
运用语言的技能是影响孩子命运的十种技能之一。对一些不愿说和不会说的孩子可采取下面的方法:留出时间让孩子说。例如一年级的看图列式,孩子只有把图说清楚,才能真正对图意有所理解,因此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对于不愿说的孩子,则多采取鼓励的办法,安排他们跟在优等生后面“复述”,肯定他“也说得对”,激发这些孩子说的主动性。
三、教会学生思考。
课堂上学生除了会听课,会思考,还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不是跟你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
比如:“图上画了几个圆?”老师的话刚说完,一个孩子就喊开了:“7个7个”,可图上明明是8个。这些孩子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
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思考,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让孩子要知道只有自己准备充分,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沉默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深思的沉默,耐心地等待学生在沉默中爆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习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可见在一年级养成教育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做有心人,抓住细节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