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图和内容 图

一定要详细,准确

历年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人类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
1984年: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环境与和平( A Tree for Peace)
1987年: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1990年:儿童与环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One Earth One Family)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 Life on Earth)
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2001年: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 Earth a Chance)
2003年:水----二十亿人死于它(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
2 0 0 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 -Don't Desert Drylands!)
2 0 0 7 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13
我国2006年地球日的主题: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6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扎实做好宣传活动。
通知要求,要围绕主题向公众进行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本国情,节约利用、集约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题进行宣传,做好具体的组织工作。联合相关学会、协会,并争取新闻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使资源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更加深入。

通知要求,要创新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在纪念“世界地球日”期间,充分利用好国土资源科普场馆等基础设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创造条件开放国土资源实验室等科普设施,积极进行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宣传。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实物展示、播放录音录像、举办科普讲座和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讲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知识。还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集中报道资源环境保护内容和主题宣传活动情况,扩大宣传影响和效果。

相关资料:

地球日的来历

地球日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最早由美国威斯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提出,而最终将第一个“地球日”确定为1970年4月22日这天的则是一位哈佛大学的学生海斯。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人们通过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呼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以后每年的“地球日”也都备受关注。

历届地球日主题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全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保护地球遗产和地址环境

2002年:善待地球

2003年: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沙漠和荒漠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
2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这里举行。这也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北非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
联合国大会已经确定2006年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为了遵守惯例,同“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主题保持一致,UNEP选择“沙漠和荒漠化”作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以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对于绝大多数旱地居住者来说,生活是艰难的,其未来常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处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边缘。
荒漠化同土地退化相关——由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所致的土地生物生产力的丧失。它影响了地球1/3的面积和超过10亿人的生活。在社会和经济损失方面,它还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后果。
UNEP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指出:“紧接水和空气之后,土地是所有生命的基础。不像水和空气那样可以清洁和恢复,土壤一旦丧失,其再造将花费数千年。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目前已经影响到所有大陆,需要我们紧急应对。当我们谈论荒漠化的破坏性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北非是恰当的。”
阿尔及利亚环境部长谢里夫·拉赫马尼说:“作为非洲仅次于苏丹的第二大国,阿尔及利亚大部分领土被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所覆盖。就像许多邻国一样,阿尔及利亚深受因过度放牧以及干旱和荒漠化所致的土壤侵蚀之苦。”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联合国环境规划属发布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今年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英文原文主题:“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参考资料:http://www.unep.org/wed/2007/chinese/ http://www.zaihai.cn/html/200751081124-1.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