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青牛郑的来历

老辈人告诉我,郑氏家里有青牛郑和泥马郑之分,我家是青牛郑。可日久族谱丢失,查询起来有很多版本,无从考证。青牛郑到底有什么渊源?

  早年郑氏闯关东

  根据调查,辽沈郑氏起源于晋、冀、鲁、豫四省,就时间而论,可追溯到明初至清末,历经两个朝代。郑氏东迁祖先,不是渡海攀山直奔辽东,就是徒步千里“走河北,闯关东”,陆续来到辽沈各地。
  据文史记载:元末明初,战乱四起,水旱蝗疫,连绵不断,哀鸿遍野,千里无鸡鸣,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元明更替战乱之后,明朝确立,当务之急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政权。面对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荒凉局面,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之举,实行了移民垦田的战略决策。当此之时,山西人口稠密,晋南洪洞县广济寺院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发放“凭照川资”,于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间,屡移山西人民于京、冀、豫、皖、苏、鄂、秦、陇等十余省市。
  在开跋外迁过程中,有的移民“走河北,闯关东”,经历若干年后再度跋涉才到达东北。
  据新民县民家屯郑国华宗长介绍:民家屯郑氏祖籍山西太原洪洞县大槐树庄。于永乐二年,起红头蝇子闹灾年,颗粒无收,灾民外流。所以,郑氏一部凭借“凭照川资”迁往河北顺天府润县黄土庄落户安居,勤耕生息300余载。
  时至清乾隆年间,以划线为界移民东迁,划在线内东迁关外,余者原地不动。所以,闯关东的移民常说:“我们是随龙过来的”。洪洞郑氏经河北再度东进,闯关东起于郑勤、郑兴杰、叔侄二人。郑勤由河北丰润县宋家营子携儿带女,徒步千里来到关东;郑兴杰随后由河北丰润县黄土庄挑儿担女来到关东。叔侄携家带口来到关东,于辽宁省新民县东蛇山子乡民家屯落户,安居乐业,勤耕生息。自闯关东至今已有250多年,发展到了第十代。
  据沈阳于洪区小青堆子郑兴飞宗长提供的谱单记载:晋南洪洞郑氏闯关东起于郑德志。祖籍山西洪洞县城南四十里名十八园,石佛头大营集北,东小园、西小园住家。郑德志十八岁,“刘贼”作乱时被掳东去,全家老小随其后相继而行。走到河北顺天府,投奔皇城莲子库的同一支脉宗亲,找到一个安身之处,勤劳生息,安居就业,200余载。
  时至清顺治年间,郑德志之孙郑文标一家结伴另三家一起奉命再度东迁,于出关途中各自走散。郑文标一家于盛京西南落脚栖身,后来定居在沈阳市于洪区小青堆子,勤劳生息,安贫乐业,至今已有300多年,发展到了第十四代。
  山西洪洞郑氏,走河北,闯关东,一迁再徒,历经明清两个朝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据调查,辽沈地区郑氏早年闯关东的情况不同,原因各异。但大至分为两类:一是奉命东迁,“随龙过来的”;二是家境不济,寻求生路,来到关东。有的不避天险,渡海攀山;有的不辞劳苦,徒步数千里;有的推着独轮车,挑儿担女,扶老携幼,相继结伴同行;也有的行车走船过来的。
  据辽中县皮家堡子郑玉光提供的谱册记载:河北盐山郑氏闯关东,始于三世祖文启。这支家族祖籍是直隶天津府盐山县与人走船赴关东。由南向北,渡渤海到辽东湾,由营口进入辽河,继续北上,船到新民界辽河西岸骆驼背落脚。郑文启乃是经商有道之人,很快就在骆驼背立业兴家,便传信于孙子,前来关东承受产业。不料信到侄儿郑士伟家,郑士伟向伯父家人只诉说赚钱治产之事,将信隐藏,暗自来到关东辽河西骆驼背同伯父相见,郑文启见到侄儿到来,心中畅快,将产业交于侄儿士伟掌管。后来,郑文启病故,浮埋骆驼背岗下,唯恐日久沙埋难觅,于是报于伯父亲生子郑士林知悉,士林闻讯匍匐奔来,守孝度日。
  郑士伟之孙,郑清贵乃是读书明理之人,不忍吞产。且将徐家窝棚家西买黄花甸子陈姓之地,作为三园茔地。嗣后,郑士林立祖,其后裔子孙至曾孙皆安葬于此。此举表明,郑清贵对三世祖郑文启有恩于其家的回报。
  据新民县四家子郑文书、郑魁元等宗亲介绍:四家子郑氏早年闯关东,始于郑福德。祖籍山东曹县。早年由山东遭县迁居河北丰润县赶小集二舍。若干年后,再度由丰润携儿带女,挑担背篓,徒步千里闯关东,到辽宁新民县四家子落户栖身。据村碑记载:“四家子于康熙年间形成的村落”。四家子原来叫郑四家子,这说明四家子就有郑氏居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0
我家也是青牛郑
第2个回答  2015-08-28
我们家也是青牛郑
第3个回答  2020-12-20
我家青牛郑,听我爸爸说,在很久以前,郑家祖先养了一头很瘦牛,毛色为青色,有个路过化缘就那走了牛,后来回来之后,问郑家你要官,还是要钱,当时郑家当家的说啥也不要,就是不穷不富万万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