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很差,有点偏科。作文和阅读总会被扣得很惨。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还有,我想知道上了高中,要怎么更好地学习呢?

背一下这些: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 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 ,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3
那你要加强下课外阅读了。多读些文学方面的书籍,不要只局限语文书上少数的几篇文章,多读些好书,哪里看不懂,如果方便的话就直接请教别人,或是上网查都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稍微多看个两三遍,意义很容易明白,这样理解能力提高了,对于你以后做阅读理解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边看书边做些笔记,抄录一些好词好句,你又可以积累到很多词汇和句子,对你以后写作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提高作文分数效率最快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留心身边的生活,认真写好每天的日记,对于学生练习文笔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记流水账,只要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描写清楚,语句写通顺,也是有益处的。
总之,语文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说话、写字都是在学习语文。慢慢来,不要因为暂时语文成绩低而去偏科。语文是最好学的,上课时认真听讲,书本上的文章一定要弄懂,加强记忆多背诵,再像我上面讲的那样拓展下课外书籍,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最后祝你成绩进步,天天向上!对了,利用这个暑假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吧!不另外推荐书给你,先找自己感兴趣作家的书开始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23
阅读差,是因为你没有掌握阅读的知识点。比如说,阅读抒情散文,你得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文中对事物的描摹是从哪些角度进行的,(比如由远及近呀,视觉、听觉呀,)描写了事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方法是什么等等。在你没有掌握好这些阅读的基础时,你读多少课外书其实用处不大。
作文差,是因为你读得少,练得少。语文书中的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好文,这些课文就是你写作文时的例文,你学了一篇文章,就得对其写法好好理解,从选材到结构到中心到写法,这就是写作的“老师”。比如写人,《我的老师》一文就是好例子。为啥要写七件老师和学生的事情?为啥详写两件而略写其它?只写一件事或就写两件事行不行?你要是明白了这些,你写记人的作文时就知道如何下笔了。
所以,我的意见是,你要重视阅读,课本上的篇目一定要学好,理解透。找到你中考复习用过的辅导书,好好看看上面对阅读知识点的介绍,做一下阅读题;练习仿课文写作文。是你假期最好的选择。上了高中,也要学好课本,还要扩展阅读面。
以上供参考,祝学习进步!追问

那些阅读的基础我知道要掌握好,可是不管我记得多努力,考试或平时的练习做起来,我就又忘了,只记得零零散散的,多了就放弃了。你觉得我能有什么办法去掌握它?写作文的时候,我只是在题目或材料寻找灵感,然后就一篇呼啦啦地开始写,没去多思考,而且大多时候写到一半我就卡壳了,不知道得怎么写了,后面就乱写了……我总是前面写得好好的,后面就开始变味,真心无奈啊!你有什么计划可以实行的吗?比如一天几篇阅读之类的。

追答

上面有一朋友给你归纳了一些知识点。你平时做练习或考试时,应该有意识地去想到这些东西。我觉得你是有能力掌握它的。比如初中的说明文,它的阅读知识点也就是6个:一、被说明的事物(事理)及特征;二、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三、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五、说明语言的风格(或平实或生动);六、段落结构(总——分——总)。一看到说明文段就要想到这些。要强化这些知识要点的印象。作文你要简单地列个提纲再写,就不会乱了。比如写一件事,我是用顺叙方法写呢,还是来个倒叙?在叙述过程中,我要不要留个悬念?写事件中的人,要不要有个场面描写?这些心里都有了点儿眉目,就不会写乱了。我的计划就是复习好课本,当然,得结合一些参考书,因为没有老师可问了嘛。另外,要写些日记,实际上就是练习写作。没有硬性作文的要求了,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找点儿任务。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挺有意思,就写下来,要写得生动些。比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你想写下来,不能只写一句——今天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用餐了。而一定要用描写方式生动地记述下来。
如果非得要给自己一个定量,那你就一天阅读课文三篇,要朗读,要有感情地读。做阅读练习三道。写一篇不少于三四百字的日记。这足够了。
好,不说了。祝进步!

追问

那你觉得对于课文的理解,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我读书的时候很少去预习语文,上课有时也不知道老师讲的些什么,只知道让记的就记下来,对课文的理解与阅读也是有关的吧。在做阅读的时候,如果问什么这个句子或段落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有什么深意之类的,我总是想不出,这也跟理解有关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23
我觉得被一些自己认为的好句子或文章真的很有效,起码对于我来说是有效的,嗯,多看看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能引起自己的思考,高三时,我们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你实在觉得自己的作文提升空间不大了,首先把字写好,然后在你写的很多文章中选择较好的一篇或几篇,无论选什么题材,往那几篇上靠,发散自己的思维,当然这是无奈之举,你还有高中三年,嗯,希望你把自己的字练好,多阅读,一定能提高的,加油
第4个回答  2012-07-23
多看看作文书,平时可以定一些类似读者,青年文摘的杂志,一定会有帮助提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