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人文风情

如题所述

河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

1、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脚下的少林寺是中国的 武术胜地。

佛教信仰地主要以嵩山少林寺为代表。

河南民间体育活动还有太极拳,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是一种独特的以技击、 健身和养生功能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活动,至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它深受全世界人民的青 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 

目前“陈式太极”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河南的拜祖大典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姓氏宗亲祖 根的重要发源地,保留着大量祖祭文化遗址。如商丘的火神台、周口淮阳的太昊陵、新郑的 黄帝故里等。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这里祭 拜。千秋一寸心聚合华人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 吾向往。 ”

仰韶文化是河南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带着淡淡苹果清香的仰韶酒不知道勾起了 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仰韶酒色泽晶亮、入口柔顺、绵厚醇香。让纯粹九粮精华、手工酿制 的透明液体流过舌尖、滑过喉咙、温暖肺腑的同时,点燃你身心的喜悦与感动。而它深厚的 历史积淀、纯正的传统工艺、温润的富贵底蕴正是河南的民俗文化的象征。 

3、民间戏剧

河南地方戏剧种类 繁多,有锣戏、 卷戏、 梆子戏等,遍及全省各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每个村子就有自己的 剧团,农闲时在村子的空场地搭起简陋的戏台,全村人过节一样热闹个三五天。 

主要剧种有豫 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怀梆、宛梆、大弦戏、道情等。

这些剧种富有地方色彩, 不论是剧情内容、唱词念白、行韵甩腔均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泥土的芳香会渗透在每一个 细节。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主要剧种之一,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吐字清 晰、行腔酣畅淋漓,大开大阖,音乐丰富多彩,表演风格朴实,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观众人数 在全国所有剧种中为最多。 

除了这些剧种外,河南还有丰富的曲艺形式,河南坠子、 大调曲子、 河洛大鼓、三弦书等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 

4、河南民间工艺

品种类也比较多,其中主要有古朴典雅的开封汴绣、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带有豫西风情的稚巧的民间剪纸、带有豫北风情的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 等。 

开封的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和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 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 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具有色彩古朴典雅、绣工精致细腻等特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 悠久、风格独特,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一。带有豫西风情的民间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 , 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风格。浚县的泥塑和泥猴张造型古朴、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李天华剪 纸艺术在中国的剪影艺术上独树一帜,他的剪影风格劲秀、清朗、潇洒。

5、庙会

最富盛名的有太昊陵庙会和中岳庙会。

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 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 易场所。

中岳庙会会期长达 10 天,人数最多每天达 20 万人次。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 的习俗,如“拴娃娃” 、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 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 “吉祥物” ,如各种长命锁、 玉如意、 宝剑、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

正月十三河南宝丰还要举行闻名远近的 “马街书会” ,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 的艺人便负鼓携琴云集马街。 

6、河南的小吃

中原以面食为主。面条、馒头、窝头、饺子等,面条就有 多种做法,捞面条、汤面条、浆面条、炒面、焖面、蒸面、烩面、拉面、刀削面等。

享誉省内外的开封小吃夜市里的风味饮食琳琅满目,味道各异,既有松软味美的灌汤包,也有老年人 爱吃的黄闷鱼和油茶,还有年轻人喜欢喝的杏仁茶和冰糖红梨等而地处豫西的九朝古都洛阳 的小吃同样有名,有余香满口的浆面条。 带有豫东风情的枣山年馍外表精致,味道可口。 

省会郑州的烩面汤香味美,口感劲道。全国知名品牌有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鲁山 揽锅菜等,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洛阳水席,相传洛阳水席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一 般是逢大事招待宾朋才用。

7、土特产

有“芝麻之乡”驻马店的小磨香油享誉海内外。豫西西峡 县的猕猴桃纯天然、 无污染,清香汁多,被誉为 “果中之王” 省会郑州的新郑大枣个大、 肉厚、 汁多、味甜,驰名中外。 

8、河南民间舞蹈

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其中包括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小车 舞、高跷舞、大头和尚、对花鼓、二鬼扳跌等。这些民间传统舞蹈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是 民俗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8、河南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郑州 的荷花在不同的季节里装点着中原。

自唐以来,洛阳牡丹便有了“甲天下”的美誉。北宋时 期就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观花习俗。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牡丹竞相 开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总的来说, 我们中原大地有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功夫、 温县太极武术、 濮阳和周口杂技; 有豫西社火、灵宝皮影、开封盘鼓等民间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01
从文化意义上讲,河南是一块我们无法忽视的地域。
  
  湟湟千年华夏文明,正是从这块黄土地上发源流淌,继尔漫延全中国的。河南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套用一位河南作家的妙语:"河南就是咱中国人的妈"来解释最为恰当。如今,这位母亲乳汁断尽,人老色衰,满脸风霜,踡缩黄土一角,莫名成了儿女嘲笑的对象,这实在是一种文化的悲哀。而时下关于河南的笑话漫天飞,河南在一种"流言运动"中被肆无忌惮地蹂践,又实在是我们民族整体的悲哀。
    
  河南人被群体歧视,是一个尴尬而又沉重的文化现象。昔日的辉煌,厚重的人文,竟那样轻而易举被几句流言,几个笑话掩盖,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笑话。这一方面缘于我们可怕的无知和愚蠢的偏见,另一方面也有河南人自身的原因。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承载农耕经济的黄土文明不可避免的衰落,河南也随之迷失了自我,迷失在历史的黑洞里,迷失在麻木的消怠上,迷失在自我消解的中庸中。
    
  河南的问题,最终还需要河南人自己来解决。而地域文明的振兴,首先在于精神的勃起。勃起需要的刺激,已经太多太多,时下,我们应该更关注河南精神重建的态势与内涵。自然,这是一个深刻而博大的命题。但我们不妨先从寻找迷失的自我开始。
  
  河南人之所以为河南人,是缘于地域,是缘于历史,是缘于血脉。那么,就让我们顺着地域文化的长河,从个体文明的源头开始,沿着祖先的足迹,寻找那个我们曾经失落的世界,并捎带从历史的长河中采撷些文明的珠宝,熬煎一副精神的良药,然后,清洗文化的伤口,挖去精神的恶疮,外贴内服,再塑河南的精神钢骨,还原一个健康的中原文明。让郁闷已久的河南人气吐眉扬,再次挺拔地站直腰板,用骄傲的豫中话大声宣布:俺是河南人。
  
  为什么不呢?
  
  1
  拂去历史的尘埃,沿着时间的长河,从春秋走来,从秦汉走来,从唐宋走来,从近代走来的那些河南人,一个个都是人格茁壮,性格鲜明,或察天观道,或倚剑长笑,或游刃权谋,或诗笔作刀,无不热血滚烫,豪气冲天,一肩担天下道义,一肩负百姓福利。他们从来都是那样古道热肠,或是激荡着感天动地的仁道大义,或是充盈着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这体现在侠士武将身上,是忠肝义胆,是精忠报国;体现在文人官员身上,是忧国忧民,是鞠躬尽瘁。这种浓浓的入世情怀,生生不息,传递千年,一直激励温暖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田。
  
  河南人中,最有名的当属老庄。这两位道家先祖,虽也有报国救民之心,但却选择了"出世"之道。骑青牛潇洒而去,御清风逍遥而游,纵是令人向往,消极避世,返璞归真,也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哲学,并历来为统治者所用。正所谓"外示儒术,内尊黄道",就那样心照不宣地操纵了中国几千年。但如你所知,对黄道情有独钟,只是其"愚民"政策暗合"上级"的胃口罢了。面对惨淡人生,芸芸民众,更多的河南人,凭着黄土赐予的豪胆,借着黄河赋给的热血,选择了更直接,更积极的"善其身,济天下"的救世之道。
  
  追溯先辈宗师,我以为首推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了。黑翟是商丘人,他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用现代术语解释,他大概是中国最早倡导博爱主义及和平主义的智者了。据考证,墨家学派是一个准军事机构的组织,有一套严密而独特的组织管理方式,大概是中国江湖的最早帮会。我想这群侠士好汉,除了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之外,也一定会干些"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事来。
  
  墨子之后,又有一个名叫荆轲的河南好汉闪亮登场。他是卫国人(今河南境内),是否墨子传人,已不可考。我们只知道他爱好读书,武艺高强。当年,为报燕太子丹知遇之恩,他毅然答应执行"不可能的任务"--刺杀秦王政。至今读起史书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字句,依然会被那视死如归的侠义大气而深深震撼。长亭外,古道边,残阳似血,素衣如雪,一群高冠博带的士子,穆然肃立,为一个怒发冲冠,将踏不归路的河南人致敬送行。历史就在那一瞬间定格,风化成一道凄美而悲壮的风景,感动了我们几千年。
第2个回答  2014-01-10
河南是中原地带,人文没有北方那么粗犷,相反有些乖张和小商贩心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