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儒家的主张以什么教化人民,以什么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什么,什么,反对什么和什么的影响,

如题所述

儒家主张以仁义道德教化民众,以德治国以孝治天下,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反对暴政
仁政是儒家思想中最大的毒瘤,它让中国的统治者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狂妄自大;它让中国的老百姓把幸福寄托在明君和清官身上,所以始终摆脱不了苦难的命运,庄子曾认为儒家仁政是点数米粒来烹饪,选择头发来梳理,因此,千年之后,必有人相食也。结果不到一千年,外施仁义而多欲的汉武帝、一心向往儒家大同的王莽,都造成了人相食的惨剧。而西方也因为实行所谓福利国家的仁政(比如克林顿为穷人购房无条件贷款),不但造成了卯吃寅粮的恶果,还造成了至今还在蔓延的经济危机,以后是否发生人相食的惨剧也说不准。
为什么儒家仁政后患无穷?原因如下
1、社会是个复杂系统,你认为是仁政的,很可能是暴嚟政,还不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公权力总有扩张的倾向,施行仁政很可能给没些人寻租和折腾百姓的机会
3、仁政也是要花钱的,即使没有造成烂账,也要加重税负,或者卯吃寅粮,打击社会经济
3、任何仁政不可能惠及所有人,很可能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古代的宗法制度之上,当时是有现实意义的。拿现在的情况来简单否定,是不科学的。
儒家的出发点是人伦道德,人人孝敬父母,人人各安其位,人人向善,到达社会和谐。孟子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天下可运於掌。

儒家讲先使民富,而后教之。先提高经济基础,在施行文化教育,这是具有现实意义。追求德政,使人民有羞耻心,有道德心。
仁政的出发点并非单纯维护君主,孔孟思想要和后来的孔家店作分别。儒家思想内部有民本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最为宝贵,君要像君的样子,不像君则为独夫,天下人可诛之。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一天下,这是古代文化的闪光点,反暴力,反杀戮,尊重人格意义上的人。孟子说,任何人只要修炼德行,涵养浩气,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就是人在人格高度上的平等。
仁者爱人。仁政的理念在于使广大人民过好生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代有古代的局限和现实环境,不能对古代思想食古不化,苛责古人,现在要选择性地吸收文化精髓。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之四海,对于处理不同文化冲突就很好,而不像某些宗教消灭异类来得文明、博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