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欣赏的力量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

如题所述

欣赏的力量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曾报道过一个犯案上千起、做案手法非常高明的小偷。他在文章最后情不自禁地慨叹:“像心机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手段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的这几句话,竟使这个小偷迷途知返,把才智用在了正道上,现在他已经是台湾好几家羊肉连锁店的老板了。 对于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美国有一个坏孩子,他经常和人家打架,还把别人的小狗扔进水池。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州最坏的孩子,可让我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了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州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继母的引导下,他很快走上了正路。这个被父亲断言为“全州最坏的孩子”,后来竟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卡耐基。
欣赏使小偷变成了小老板,欣赏使顽童变成了思想家。 为什么欣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这是因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不少人因为被欣赏而建立起自信,因为被欣赏而更加茁壮成长。当然,欣赏是有前提的,有原则的,而且未必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从客观上看,从时代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角度看,欣赏的力量确实是不可替代的。

欣赏也是一种力量
有人说,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博大的胸襟,我认为欣赏也是一种力量。多少年来,因为有了欣赏,才有了一批批志向远大的学子;有了欣赏,才有了一批批知识渊博的教授;有了欣赏,才有了一批批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我的启蒙老师就是一个善于欣赏的人。
小学时期我的作文写得很差,我常常为了写好一作文而愁眉苦脸。后来,我甚至完全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的确是“朽木不可雕也。”一次作文课,我为了应付老师,从作文书上抄了一篇,交了。那天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她深情地注视着我的双眼,微笑着说:“你的作文写得真好,希望你能再接再厉”。我听着,脸通红通红。老师没有再说什么,可我的心,却因此而重重地堕着,堕着……从此,我发愤图强,立志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之后,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我每写一篇作文,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的努力之后,我的一篇作文终于在校报上发表了。老师,父母为此庆贺了好一阵……几年后,我小学毕业了。当我忐忑不安地告诉老师,从前我写的那篇作文是抄的时,老师笑了,她说:“其实,我早就知道。”“可,您为什么不批评我?”我说。“如果当初我批评了你,你会不会因此而丧失写作文的信心呢?”老师说,“其实我很欣赏你。”我这才明白,是老师对我的欣赏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帮我找回了信心。
欣赏一朵花可观一世界,欣赏一棵草可见大精神。欣赏的力量是无穷的。

欣赏的力量
寒风透过窗,飘进学校1号楼最顶层靠右角落里的教室。那个教室里坐的全都是经过轮番角逐后,参加博亚杯总决赛的同学。
老师还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给我们灌输着考前思想。脑袋嗡嗡的,我转头望向窗外,忽然在“柳暗花明”时,一张英语模拟卷“飘”入我的怀里。
埋头,“沙沙”声不绝于耳中。太阳从头顶降至西方我们才收卷。成绩马上就出来了,在场的同学个个心急如焚。我并没有太焦急,埋头继续翻着《围城》。不出乎意料之外,我仍是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前三十,可这次老师似乎很早就报到了我的名字。
“铃铃铃…”下课后一向沉默寡言的王老师忽然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自然地往椅背上一靠,用着与上课时截然不同的、温和的眼神注视了我许久,开口说:“总名次能排在前十,你很不错。注意到了吗?你的拓展题做的很出色。”音落,他提起一杯茶:“看见了没,轻的茶叶永远浮在水面,而一些却沉了下去!基础稳,才能经百战!”冬日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探”了进来,柔和地洒在王老师的脸上。“你一定能成为我的骄傲!”风吹过我的身体,衬衣鼓鼓的。
比赛在我备战的第二十个清晨到来了。最终的成绩,老师和我都十分满意。我很感谢相处不过二十天的王老师。看着那张证书,我想那就是欣赏的力量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