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潜能为话题的作文,快!

如题所述

发掘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一条普通的花围裙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而且改变了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区,可见生活中的潜能多么巨大!一条小小的围裙尚且如此,那么我们人呢? 现代科学证明: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我们均只用了不到5%的脑力。 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 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 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 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据研究, 即使最聪明的爱因斯坦, 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0%,人类的智慧和知识, 至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的发挥它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力量. 试想,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充分利用剩下的哪怕只是一部分潜能,将会为这个世界创造出多么巨大的财富!想必到那时,人类已经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吧。可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潜能。 发掘潜能,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具有怎样的潜能。近些年来在中国风靡一时的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起初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哲学、音乐、建筑、文学都小有成就。他是在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去写小说,于是他发现了自己写小说的潜能,而且仅一两天就完成了一篇小说,于是,他发现了自己写小说的才华,便一篇接一篇的写了下去。他的著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经问世,便引起全世界的巨大反响,一版再版,最终成为一个文坛大家。倘若他当初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才能,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就没有今天的米兰昆德拉了。所以,要挖掘潜能,首先必须认识自己具有哪方面的潜能。 发现潜能后,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把自己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即使是天才,不也是付出了99%的汗水才成为天才的吗?如果仅仅是成天躺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潜能只能是一座沉寂的死火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克伦敦本是街头一个小混混,当他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接触到文学后,便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决定不再依靠体力劳动养活自己,而是要做一名小说家。从此,他便开始了他艰辛的奋斗历程。他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他还摘抄了许多词语,把它们记在小卡片上,贴在洗脸台前的镜子上、厕所里、厨房里、衣袋里,以便能随时随地拿出来记一记,这为他后来的写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生动的词汇。他创作出的《荒野的呼唤》等一系列小说打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社会的、人物的不同魅力。如果没有他后来艰苦的努力,恐怕到死他也只是一个街头混混而已。可以说,你是否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全在于你自身的主观努力。你为你生命的火种准备了多少薪柴,你生命的潜能里就会焕发出多么热烈的光焰! 潜能,多么神奇的能量!通过它,毫不起眼的丑小鸭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努力发掘自己,变成人见人爱的白天鹅。发现它,不要放过它,也许今天的不可能将会成为明天的可能! 潜能是“逼”出来的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还是有的。”这让我想起人的潜能来。人的潜能又何尝不像海绵里的水呢?只要肯“挤”,潜能终会迸发出来,促成事情的成功。因此有时候也要依靠“逼迫”的力量才能取得。 老师送给穷学生的一件普通花裙,使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美天鹅,同时也促进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区的改变。因为这件花裙“逼出”这个家和社区的潜能来了。很多书法家回忆小时候学练字,总用最昂贵的纸和笔,心疼钱的同时,“逼”自己认真,潜能也随之发挥出来了。类似的事情还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如此,成就大事业,也需要“逼”出潜能来。 圣祖康熙在千叟宴上三敬酒,他说:“第一杯敬孝庄皇后,感谢她辅佐朕登上皇位;第二杯酒敬天下臣民,感谢你们让天下太平,朕心无忧; 第三杯酒敬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鳌拜、噶尔丹。”此语一出,大臣老叟们面面相觑,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创下千古功业,坐稳了江山,朕应敬他们一杯。”闻此言,满座无一不佩服康熙的宽广胸怀,而同时我们也可知“逼”的力量之巨。没有“三藩之乱”,没有鳌拜阴谋篡位,没有准噶尔叛乱,哪有一个功绩卓著、万代景仰、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大帝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康熙的伟绩是“逼”出来的潜能造就的,康熙是“逼”出来的“圣祖”。 “逼”不只来源于外界环境,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可“逼”出潜能。 爱迪生发明电灯前进行了一千余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这时候他如果放弃了,也不会有人责备他,或是他自己也没有多少损失。可他用坚持、恒心、毅力、不服输的精神自我加压,“逼”得自己继续进行实验,这时候,他的潜能在他意志的作用下,激发出来。最后,不用说,他被“逼”成功了。今天,电灯的辉光里,又何尝不闪烁着他一直鼓舞后人的潜能的光辉啊! 当然,我们可以“逼”出自己的潜能,但如果“逼”得不恰当,“逼”得过度,就可能收获到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一出悲剧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期待过高,施压过大而引发的悲剧呀!可见,“逼”也要掌握好分寸,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其潜能。 学会承受适当的“逼”,挖掘自身的潜能吧,因为,成功是“逼”出来的。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