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萧的《早》的赏析

如题所述

吴伯萧的《早》的赏析:

《早》这一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其的写作特点为:

1、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

2、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

吴伯萧先生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

3、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从这一篇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所以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

拓展资料

一、《早》全文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二、吴伯萧简介

1、基本简介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着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逝于北京。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2、生平历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政治班学习四个月,后到晋东南前方工作,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25年发表处女作《白天与黑夜》。1941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

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解放战争至建国后,吴伯萧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长;

1949年7月,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化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理事,同时被任命为秘书长,后又连续担任了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委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1981年11月,年逾古稀的吴伯萧又在英国进行访问。后病逝,享年76岁。

3、个人履历

1906年3月13日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逝于北京。吴伯萧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1924年毕业后,在孔府任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英语教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1

赏析:

《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作者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

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

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也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

吴伯萧在《早》这篇课文里重点写的却是梅花,这样以物喻人更突出了鲁迅的品德就像腊梅花一样冰清玉洁,在《早》这篇课文里,写鲁迅的父亲生病了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师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得回到了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的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迟到过,日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就这样——时时早,事事早鲁迅成了作家,你们知道这背后流了多少汗水啊!

《早》一文以“清香”为暗线,以作者的脚步即游览顺序为明线,看似游记却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循香而走,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想起鲁迅文中的腊梅,恍悟腊梅花是清香的来源,突出腊梅花最为显著的特点: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开得最早,由这个“早”过渡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感受到鲁迅只有一次迟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学生心灵。

作者以花喻人用吴伯萧浪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梅花是因为梅花开得最早,冰清玉洁比喻鲁迅一生的品德就像腊梅花一样高尚。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一枝梅”。学习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要珍惜时间。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

只要自己肯努力,肯下功夫,肯早,而且是像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我们就算面对再大困难也不会被吓退缩的。其实困难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你自己不去克服它一困难!还有做事一定不能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第三次…….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就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就像鲁迅一篇文章不行,再写第二篇,第三篇……直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没有什么事一下子就做得响当当的,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你坚持了你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坚持到最后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因为有句名言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又比如说:“有知者,事竟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奋,因为有才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勤奋,我们一定要学习梅花,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原文: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早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拓展资料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逝于北京。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政治班学习四个月,后到晋东南前方工作,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25年发表处女作《白天与黑夜》。

1941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

解放战争至建国后,吴伯萧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长;1949年7月,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化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理事,同时被任命为秘书长,后又连续担任了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委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1981年11月,年逾古稀的吴伯萧又在英国进行访问。后病逝,享年76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伯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9
《早》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奋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血,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他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闺土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早》的作者是吴伯萧,吴伯萧在《早》这篇课文里重点写的却是梅花,这样以物喻人更突出了鲁迅的品德就像腊梅花一样冰清玉洁,在《早》这篇课文里,写鲁迅的父亲生病了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师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得回到了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的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迟到过,日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就这样——时时早,事事早鲁迅成了作家,你们知道这背后流了多少汗水啊!

作者以花喻人用吴伯萧浪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梅花是因为梅花开得最早,冰清玉洁比喻鲁迅一生的品德就像腊梅花一样高尚——鲁迅的小说有很多如:《阿Q正传
》,《祝福》,《故乡》…….这些都是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换来德的硕果。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一枝梅”。学习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要珍惜时间。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只要自己肯努力,肯下功夫,肯早,而且是像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我们就算面对再大困难也不会被吓退缩的。其实困难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你自己不去克服它一困难!还有做事一定不能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第三次…….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就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就像鲁迅一篇文章不行,再写第二篇,第三篇……直写到自己满意为止。没有什么事一下子就做得响当当的,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你坚持了你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坚持到最后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因为有句名言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又比如说:“有知者,事竟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勤奋,因为有才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勤奋,我们一定要学习梅花,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第3个回答  2019-02-19
吴伯萧的《早》的赏析:

《早》这一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其的写作特点为:

1、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

2、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

吴伯萧先生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

3、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从这一篇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所以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

拓展资料
一、《早》全文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二、吴伯萧简介

1、基本简介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着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逝于北京。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2、生平历程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政治班学习四个月,后到晋东南前方工作,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25年发表处女作《白天与黑夜》。1941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

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解放战争至建国后,吴伯萧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长;

1949年7月,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化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理事,同时被任命为秘书长,后又连续担任了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委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1981年11月,年逾古稀的吴伯萧又在英国进行访问。后病逝,享年76岁。

3、个人履历

1906年3月13日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逝于北京。吴伯萧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1924年毕业后,在孔府任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的英语教师。
第4个回答  2012-07-19

吴伯萧
深冬,酿雪的天气。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细想又都不像,因为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是什么香呢?据说“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这就是书香?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塾,当年“诗云”“子曰”,咿咿呀呀的读书声,街上都能听得到。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历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

这个早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早》一文以“清香”为暗线,以作者的脚步即游览顺序为明线,看似游记却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安排材料的以物喻人的散文。作者循香而走,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想起鲁迅文中的腊梅,恍悟腊梅花是清香的来源,突出腊梅花最为显著的特点: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开得最早,由这个“早”过渡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感受到鲁迅只有一次迟到以及其中的原因,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形象印入学生心灵。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