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 摘抄名著中人物的精细刻画 或者体会人物性格 还有著名的千古流传的片段等 能写多少写多少

谢喽 拜托了

精彩片段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 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 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 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 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 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 长大, 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 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 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 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 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

"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
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
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 "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
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

经典片段十四——“……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晴雯)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也只有哽咽之分。
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 也叫不着。"
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
……
(晴雯):“……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 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说毕又哭。……
(晴雯)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 袄脱下, 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晴雯又哭道:"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经典片段十五——“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后,贾府上下来探望宝玉的情影。
这一部分重点写了四个人物:一是袭人,她是宝玉的贴身丫头,她精心照料宝玉,细心探察宝玉挨打的原因;二是薛宝钗,她先送上治伤的丸药,然后安慰宝玉,在安慰中暗送爱情,并劝宝玉改悔;三是林黛玉,她见了宝玉只有哭泣,最后怕被凤姐撞见,慌忙从后门逃走;四是贾宝玉,写他伤痛中仍细心想到别人,且表示:“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把握这篇长文的思想内容,首先要仔细分析文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
一贾宝玉
宝玉是一个具有个性反叛性格的人物。他自幼受到祖母、母亲和其他女亲戚们的溺爱,憎恶循规蹈矩地学习,而喜欢和堂、表姐妹及女仆们厮混。在本文中,他讨厌贾雨村这类拼命钻营、贪赃枉法的“禄蛊”;他同情丫头金钏儿的悲惨命运,因金钏儿的投井自杀而“五内摧伤”;他与地位低下的戏子蒋玉菡平等交往,互赠信物。这些都说明他不愿走勾心斗角、昏暗污浊的仕途经济道路,蔑视封建礼教,渴望自由、平等,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
选文中,宝玉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对自己选定的生活道路仍无悔改之意。当父亲要打他时,他急于寻求保护伞,告知老太太,不过是权宜之计。逃过这顿打,他仍将我行我素。打他的过程中,他知道求饶没有用,故“只是呜呜地哭”。而他从痛楚中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不过为那些事,问他作什么!”他并没有在毒打之下屈服,他对前来看他的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表明他对已经选定的生活道路绝无改悔的坚定决心。另外,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宝玉对黛玉的一次真正的心迹袒露,话中的“这些人”说的是蒋玉菡之流,指的却是包括与林黛玉的儿女私情在内的叛逆情感,这话林黛玉也听懂了,认可了。在这之前,林黛玉始终是那么别扭,又要探贾宝玉的口径,又不让他把话说明,贾宝玉一旦把真情表露出来,黛玉就觉得受了冒犯,大生其气;但从此之后,黛玉便平静下来,再也没有闹过别扭。这一点,体现了作家曹雪芹对中国伦理文化、中国历史社会深刻的经验和解释。
在整部小说中,宝玉得到他身边的所有姑娘们的信任和友情,这并不是因为她们都将他看作情人,而是因为在男人中间惟有宝玉同情她们的境遇,理解她们的心事,尽管他举止娇憨,胸无大志,并且动不动就不高兴,耍性子,她们都知道他决不是粗鄙冷酷之人。宝玉对所有的姑娘都公平无私,一样关心,宝玉深知贾府宅院中男人们的所作所为,所以他有这样一句有名的评论:男人们是泥做的骨肉,女儿们是水做的骨肉。男人充满粗野的欲望,情感污浊;而女人(至少是在迷人的青春时光)却楚楚动人,坦诚正直,虽然这一切都不一定靠得住。可是,年长的妇女和绝大多数已婚的女人,在他看来却又自私狡诈,与一般耽于肉欲的男人一样粗俗不堪。所以,当面对一位姑娘时,宝玉心中就充满了赞美和怜惜之情——赞美她们的天生丽质和敏慧聪颖,同时对这一切过早的消失又感到深深的怜惜。宝玉最终以“愚”和“痴”而出名,因为他与人在一起厮混或参与某事时往往心不在焉,神思恍惚,为此姑娘们甚至取笑他,其实这正是宝玉独具的一种自我超越能力,许多姑娘也都有英雄气质,且心地高尚,但她们都缺乏宝玉这一最重要的天赋——自我超越的能力。
二薛宝钗
宝玉挨打后,薛宝钗与林黛玉前来探视,这使二人的性格构成了对比。宝钗是一个有德行的温顺的姑娘,在一个崇尚儒学的社会里,她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一个理想的妇女的角色。她相信文人的职责在于通过仕途经济之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和宝玉一样嘲笑八股文章和仕途经济的黛玉,的确少一些庸俗而为人喜爱。但黛玉对庸俗的嫌恶使她的自我中心主义更为严重,而宝钗接受儒学的道德则抑制了她自己诗人的情感。
在选文中,她比黛玉先来一步,“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接着,她命袭人“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可见其细致周到。问候了宝玉一句“这会子可好些”之后,她便切入正题:“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又回到她先前劝宝玉读书入仕的老路上。可能也意识到此时讲这种话不合时宜,会增加宝玉的烦恼,便就此打住。话题转入对宝玉的心疼上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出于少女的娇羞,“心疼”二字未能说出口,“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这些让宝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宝钗问起宝玉挨打的原委时,袭人转述了焙茗的话,说是因薛蟠“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蛆”。宝玉连忙岔开话,怕宝钗多心。但宝钗并不领情,心中想“你既然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接着说:“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挑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这番心理描写和话语使宝钗性格中绵里藏针、心存主见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宝钗、黛玉二人才气相当,她们都幼年丧父,在亲戚家中或多或少都是寄人篱下。尽管宝钗尚能在她母亲那里寻求温暖和安慰,但她是生活在一个很不和谐的家庭中,支配这个家的是她那个愚笨无能又任性无度、毫无责任感的哥哥。由于她的早熟和家庭中的复杂生活,她早早具备了耐心和谦卑,使她自己成为一个公认的道德的模范。她是一个勤于女红的诗人和知识广博的学者,一个在家中忍受着敌意而在外面遭到嫉妒的调解人和对人忠心的朋友。最后,她还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屈从于老太君的意志去服侍一个要死不活的白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宝钗与黛玉的竞争在四十五回时就结束了。其时宝钗持念着黛玉正在恶化的身体,向她表示了真诚的友情,黛玉感激地接受了这种友情。从这时起,她俩成了要好的朋友:二人同是长辈手中的无依无靠的典当品,都没有丝毫力量去把握自己未来的婚姻。即便长辈们选择宝钗作为宝玉的新娘,她们也丝毫没有考虑到宝钗的幸福。尽管宝玉一度曾是个令人称心如意的郎君,但是在婚事刚提起之时他却是一个一时难以恢复健康的重病之人。甚至比起黛玉来,宝钗更是那个残酷的掉包计的牺牲品。因为,仓促安排的婚礼在长辈们看来只不过是为恢复宝玉健康而配制的一剂药方而已。薛姨妈不好拒绝这门亲事,但她心中也为女儿感到深深的惋惜。宝钗自己,母亲的话对她就是法律。“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虽然说贾母、王夫人和凤姐等人的阴谋太恶毒,黛玉最终也只能怨自己损害了健康并首先自己疏远了和贾母等人的感情;而对宝钗所受的折磨和痛苦来说,惟一要负责任的则是长辈们极端的自私和残忍。
一旦嫁给宝玉,宝钗就要全力以赴去改变她无法忍受的处境:使丈夫恢复健康,帮助他恢复正常人的感情。可是当宝玉恢复知觉之后,却莫名其妙地冷淡她。她情愿放弃安乐、财富和地位,情愿弃绝夫妇之爱。她所要求宝玉的,是体贴和慈爱。她最终深感震惊的是,这个人一直有着最可爱的品质——同情,对苦难的过分的敏感,而现在对此却无动于衷了。重新得到他的精神本质之后,宝玉已经变成了石头。宝玉认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堕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有着说不尽的苦难,在这个世界里,一个充满同情和爱的人总被怀疑或被宣判为白痴。宝玉已经不再认同爱和同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执著于爱和同情实际上是坚持自欺欺人,只有将人类生活置于关于渴望和痛苦的宇宙论的体系中,明白自我拯救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交割了却尘世的缘分,表现出一种遁世的冷漠。
三林黛玉
在本文中,她是在宝玉昏昏沉沉、半梦半醒之时出现的。待宝玉从梦中惊醒,发现黛玉时,“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可见来的时间和在此房中哭的时间都不短。黛玉的伤心发自肺腑,“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她对宝玉有千言万语要讲,却不知从何说起,半天才说出她的第一句话:“你可都改了罢!”劝悔的话中却饱含着勉强的语气,这是基于对宝玉的挚爱而发出的一声无可奈何、言不由衷的哀鸣,更反衬出黛玉对宝玉的知已之情,说明她对宝玉有着宝钗难以比拟的挚爱。就在这时,外面人说王熙凤来了,黛玉因为自己哭肿的双眼而决意躲开,便出了后院。
在整部小说中,黛玉无疑代表了作者所神往的一种美人类型:多愁善感。
人们一般觉得宝玉和黛玉是天生的一对,十分般配却始终未能成其美好姻缘,太令人遗憾了。其实,早在失意于长辈之前,黛玉就已是怏怏不乐,心绪不宁了。甚至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她与宝玉的每一次见面的结局往往不是误会便是争吵。对于黛玉来说,这些争吵充满悲苦,令人肝肠寸断。因为她与宝玉二人尽管趣味相投,性情气质却截然相反。宝玉好动,富于同情心,最能自我超脱;而黛玉则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过敏,最终招致自我毁灭。宝玉被她吸引并不仅仅是由于她的纤纤娇弱之美,也不仅仅是由于她的诗人的细腻和敏感,还由于她那与他正好相反的特性——多疑多忌和自我纠缠。这与宝玉那种开朗活泼的性格完全两样,因此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始终带有一种无尽的悲哀的色彩。即使他俩结成了姻缘,就“姻缘”这个词所包含的浪漫含义来说,他们也是不可能幸福的。如果宝玉继续爱她,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同情。在众姐妹中,黛玉是公认的诗歌天才,然而她写的东西无不带有自怜自哀的情调。在她最著名的诗《葬花辞》里,她将自己比作是凋零的花儿,怀着一腔孤标自傲、多愁善感的自怜自爱之情,悲吟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宝钗一来到贾府,黛玉就立即感到不安。宝钗身上所佩金锁的铭文与宝玉与生俱来的玉石所镌的谶语恰成一对。而且,金锁来历几乎同样神秘:那是她在襁褓中时一个癞头和尚送给她的。金锁和玉石预示着一桩美满姻缘。尽管黛玉明知在众姐妹中宝玉独独爱她,但她仍然感到缺少一个象征她与宝玉未来结合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证物。因而,一方面,她对她的情敌变得咄咄逼人,不放过任何机会话里带音地提及到戴有那个金锁的幸运者。另一方面,对宝玉也变得苛刻起来。她用种种借口要求他表白对她的爱情,毁弃那所谓的金玉良缘。在她不断地要求爱情信誓的热望之中,孩子气十足的宝玉才十几岁就迈入了成年。然而任何口头上的信誓都无法保证黛玉所需要的安全。于是,一个最合适的姑娘,在这种物质的证据前越发畏缩,甚至对宝玉最微不足道的情感流露也加以责备。结果,到头来她能够称之为自己的信物的便是两块陈旧的手帕,这是宝玉送给她的,在手帕上她提了三首诗。临终前她将手帕焚烧了——这种信物已被证明完全无用的了。
然而,黛玉虽然惶惶不安,感到绝望,她仍然对她的命运故意表示冷淡并为此感到十分骄傲。出身于有教养的家庭的中国女子是不应该对自己将来的婚姻表现出任 何兴趣的,但绝大多数却会向她们的心腹女仆吐露心事。像《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那样冲破礼教的束缚,大胆地去主动争取自己的心上人是很少见的。但是,对黛玉来说,连“婚嫁”这个词都成了禁忌。她不愿谈论她的将来,甚至在她的侍女、她最好的朋友紫娟面前也不愿谈起,虽然紫娟屡屡恳求她保重身体,叫她采取积极的步骤去实现她平生的愿望。黛玉十分明白她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积极地为她考虑,但她宁可独自忍受痛苦也不愿去讨好巴结长辈们。如果说她确实是一个悲剧人物的话,那么她的悲剧就在于她的固执和不讲实际,在于她的违反常情的矛盾:一方面她真心希望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婚;另一方面又惟恐为此而作的任何努力会招人耳目而损害自己的名誉。对她来说,承认自己在性和相爱问题上的脆弱就等于使自己羞愧得无地自容。结果她的脾气更坏,说话更刻薄,行为举止也更加唐突冒失。后来她疾病缠身,也没有什么朋友,遂又复归于自怜自爱,心想她真正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的孤儿。
黛玉那种孤苦伶仃的感情纠葛以及她对将来婚事的担心,在八十二回一场梦的描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揭示。这个梦发生之时,正值宝玉奉父命暂时回到家塾读书,一个又一个悲剧的袭击使大观园变得惨淡凄凉。一天下午,袭人与宝钗家的一个婆子依次来与黛玉谈天,袭人断定自己将来要做宝玉的偏房,想到黛玉很可能是宝玉的夫人,自己将在她之下服侍伺候,心中未免感到不快。于是她就有意试探黛玉,告诉她诸如尤二妹和香菱这些不幸的二房夫人的悲惨故事。那个宝钗家来的婆子一面赞美黛玉,一面不无妒羡地取笑说她与宝玉真是理想的一对,致使当晚黛玉比之往日更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于是做了这个梦:
黛玉在小说中充当的是一个顽梗固执、凄楚悲哀的角色。她本来应以眼泪还债,但她的眼泪实际上带有自我怜悯的意味,而并非出自感激。这种自我中心意识,无论被描写得多么富于诗意,多么生动,但这种病态感情最终还是害及了她的身体。
在九十六回到九十七回中,黛玉无意中从傻大姐那里听到宝玉将成亲的消息。她想回到潇湘馆去,无奈“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像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迷迷糊糊地空走了一会儿,她决定到贾母这边来去最后看一看宝玉。而宝玉呢,这时还处于痴呆状态,只是看着黛玉傻笑:
忽然听道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妹妹病了?”袭人紫娟两个吓得面目改色,连忙用言语来岔。两人却又不答应,仍旧傻笑起来。袭人见了这样,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和宝玉一样。因悄和紫鹃说道:“姑娘才好了,我叫秋纹妹妹同着你搀回姑娘,歇歇去吧。”因回头向秋纹道:“你和紫鹃姐姐送林姑娘去罢。你可别混说话。”
秋纹笑着,也不答话,便来同着紫鹃搀起黛玉。那黛玉也就站起来,瞅着宝玉只管笑,只管点头儿。紫鹃又催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说着,便回身笑着出来了,仍旧不用丫头们搀扶,自己却走得比往常飞快。紫鹃秋纹后面赶忙跟着走。
黛玉出了贾母院门,只管一直走去,紫鹃连忙搀住,叫道:“姑娘,往这么来。”黛玉仍是笑着,随了往潇湘馆来。离门口不远,紫鹃道:“阿弥陀佛!可到家了。!”只这一句话没说完,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吐出来。
袭人根据常人的理解力,完全估计错了黛玉的情况。对于将近死亡的黛玉来说,她的迷痴实际上是混沌中片刻的清醒,在宝玉将要成亲的消息的极大打击下,她暂时超脱了自己的苦难,听从于自己的失败。她话带禅机,具有双重的意味“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她之所以能暂时做到用讥讽的自嘲代替习惯性的自怜自爱只是全凭着一股惊人的意志力。在这样极度紧张的重压之下,她的身体垮掉了——她吐了血并且差点昏了过去,此后便一病不起,再难恢复。她临终前说到:“宝玉,宝玉,你好……”,表现出决不宽宥的态度,尽管她的情人与她一样孤立无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她恨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0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jiao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府四千金:(贾元春略):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贾迎春);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贾探春);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贾惜春)。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sao,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se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feng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qing思,悉堆眼角。
十二钗命运:
(终身误)宝黛钗三人的纠葛: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恨无常)贾元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贾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史湘云: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feng尘ang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贾迎春: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yin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xia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贾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贾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jian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精彩片段场景很多啦!林黛玉初进贾府;黛玉葬花;黛玉焚诗稿;黛玉之死;晴雯撕扇;晴雯病补孔雀裘;晴雯之死;贾宝玉倾诉倾慕黛玉之肺腑言;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王熙凤巧设相思局;王熙凤逼死尤二姐;尤三姐之死;贾探春抄大观园;金钏儿投井;鸳鸯誓死不做小妾;龄官画蔷;司棋撞墙自尽等等
《三国演义》:最重要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赤壁之战(孙刘联手VS曹操)、夷陵之战(刘备VS孙权)。这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三国格局的转折点。另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貂蝉美人计离间董卓吕布;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云救少主;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空城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等精彩场景。
《水浒传》: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的风雪山神庙,108位好汉齐聚梁山歃血盟誓,燕青忠心救主等等。
《西游记》就不用说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娶媳妇……精彩尽在电视剧和少儿频道呈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