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

原文和翻译文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近义词:华而不实。
【汉语文字】纸上谈兵
  【汉语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
  【英文翻译】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to concentrate on details but forget the main purpose or objective;to sacrifice (or drop, lose) the substance for the shadow
  【词语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经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示例】: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字词解释】纸:书 上:上面 谈:谈论 兵:用兵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夸夸其谈、秀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兢兢业业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翻译: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0
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翻译文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