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魏源谁才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请告诉我到底是谁

林则徐。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探求域外大势,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

《世界地理大全》是英国人慕瑞所著,1836年伦敦出版。林氏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并采加润色而成。译作简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书称“四洲”,沿用的是佛经中的概念,一是东胜神洲,二是南赡部洲,三是西牛贺洲,四是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不会陌生。林则徐用它们代指中国之外的世界。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 他从政为官四十年,先后担任多职,但他的正直清廉,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 “ 无一事不认真 , 无一事无良法 ”。虽然林则徐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不管是在局部上还在具体问题上,都给国家,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

林则徐每任一职 , 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 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 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这本书 让传统中国人第一次“开眼看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6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在同代人,尤其是在同时代官员中,林则徐确是对“外面的世界”最为了解的人,但他都难免存此误解,适足说明举国上下当时对“世界”的认识之肤浅。

林则徐与西方人接触越多,越感对其了解不够,从招人翻译《澳门新闻纸》、《新加坡新闻纸》以探悉夷情,着重了解鸦片生产、销售、西方对中国禁烟的反应起,林则徐对外部世界的更广的历史、地理、制造等各方面的兴趣越来越浓。

使人更为诧异而且今天更应该重视的是,林则徐“居然”开始注意到“国际法”,在1839年7月组织了对瑞士法学家滑达尔(Vattel,Emericide)的国际法著作《各国律例》的翻译。

虽然他仍不曾也不可能放弃中国是“天下之中”“天朝上国”的观念,仅仅是从对夷斗争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角度翻译、利用“国际法”的,但这毕竟是中国注意到“国际规则”、与“国际接轨”、开始放弃“天朝”规则即是“天下规则”而进入“国际社会”的开始!意义确实重大。

1839年底,林则徐又开始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HughMurray)1836年在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译名为《四洲志》。此书介绍了关于世界几大洲的新知,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扩展资料:

林则徐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 促使林则徐“ 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 ,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

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

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则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中国近代史中则一直说的是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39年(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探求域外大势,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以备参考。《世界地理大全》是英国人慕瑞所著,于1836年伦敦出版。林氏组织幕僚将此书全文译出,并采加润色而成。译作简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人“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之外的世界既无所知,也不关心。林则徐在很大程度上也一样。可是,他抵达广州禁烟之后,“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外国情况,很快就感觉到原来在自己的所知之外还有一个浩荡的新世界。

林则徐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国家独立受到严重威胁的时代。他和爱国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龚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国家于富强和外御强敌、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清朝统治当作解除“ 内忧外患” 的两大重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这本书 让传统中国人第一次“开眼看世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5

魏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出生于1794年,,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提出了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又要抵御他们的思想和经济侵略。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

扩展资料

魏源写成了《海国图志》《圣武记》《皇朝经世文编》,后来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国志》(亦称《四洲志》),使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是这么大,这么多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等!

实际上,魏源即是受林则徐的嘱托,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一说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魏源;而中国近代史中则一直说的是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这是因为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国志》(亦称《四洲志》),使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是这么大,这么多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等! 实际上,魏源即是受林则徐的嘱托,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并结合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御外侮。 一个是主张者,一个是实际操作者,孰为第一?不过在教科书上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