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膏菜科的形态特征

如题所述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陆生或水生;茎的地下部位具不定根,常有退化叶,末端具或不具球茎,地上部位短或伸长。叶互生,常莲座状密集,稀轮生,通常被头状粘腺毛,幼叶常拳卷;托叶存在或不存在,干膜质。花通常多朵排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稀单生于叶腋,两性,辐射对称;萼通常5裂至近基部或基部,稀4或6~7裂,裂片覆瓦状排列,宿存;花瓣5,分离,具脉纹,宿存;雄蕊通常5,与花瓣互生,稀4或5基数的排成2~4轮,花丝分离,稀基部合生,花药2室,外向,纵裂;子房上位,有时半下位,1室,心皮2~5,侧膜胎座或基生胎座,胚珠多数,稀少数;花柱2~5,多呈各式分裂,少有不裂。蒴果室背开裂;种子多数,稀少数,胚乳丰富,胚直,小,基生。
本科模式属为:Drosera L.
本科4属中,除茅膏菜属Drosera外,其余3属均为单种属(Dionaea属产北美洲大西洋沿岸,Drosophyllum属产地中海西部地区)。本科的主要特征为:侧膜胎座(茅膏菜属和貉藻属)或基生胎座(Dionaea属和Drosophyllum属);聚伞花序;以及适应于捕食昆虫的叶结构。对本科的位置有多种见解:A. Engler将瓶子草科(Sarraceniaceae)、猪笼草科和茅膏菜科三个科归纳成瓶子草目,认为该目衍生于毛茛目;Diels等较多作者根据茅膏菜属具侧膜胎座等,把本科放于侧膜胎座目内,认为与堇菜科和金莲木科(Ochnaceae)近缘,有的作者根据有限花序、雄蕊群、花被和胚珠等形态,把本科放于虎耳草科里面;也有的作者根据腺毛的形态等,认为与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相似。
本科植物在我国的分布,除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 L. 和圆叶茅膏菜Drosera rotundifolia L. 分布于东北外,其余分布于长江以南;长叶茅膏菜Drosera indica L.、宽苞茅膏菜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var. loureirii Y. Z. Ruan和长柱茅膏菜Drosera oblanceolata Y. Z.Ruan 等仅见于近海地带或海岛。
本科为我国三个食虫植物科之一。本科茅膏菜属植物,体表呈多种颜色,其叶面密被结构复杂、内有维管束与植物体相通的头状粘腺毛,此腺毛的头状腺体能分泌透明、反光的粘液,使植物体格外鲜艳多彩,以引诱昆虫。当小虫停落叶面时,即被粘液粘住,并因昆虫挣扎,使全身粘满粘液而终被浆死,有的种,如茅膏菜 D. peltata Smith var. multisepala Y. Z. Ruan,其腺毛的头状体能感应机械刺激,当小虫在叶面爬动时,叶片能内曲成杯形,使叶缘腺毛拦压住小虫和汇集更多粘液粘住小虫,被浆死的小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分解,可溶性含氮物质被植物体吸收作养料,完成消化过程后,叶又恢复原状。本科貉藻属植物能以巧妙的方式在水中食虫,其叶面具结构复杂的感应刚毛,当硅藻或甲壳动物触动刚毛时,肾形叶片的两半以中肋为轴,互相靠合至外圈紧贴,将捕食物包于中间形成的膀胱状密封囊体内,中肋附近的腺毛逐步分泌蛋白质分解酶,将捕食物消化和吸收作养料。本科植物本身具叶绿体、能自营生活,但根系不发达或无根,捕食小动物是其获得或补充氮素养份的一种途径。
本科某些种可作庭园的新奇观赏植物。本科植物含萘醌、多元酚和氰化物等类化学成分,一些种可作药用。我国远在公元739年《本草拾遗》一书中已有茅膏菜的药用记载,至今我国民间常用的茅膏菜属植物有: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i Vahl、茅膏菜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multisepala Y. Z. Ruan 和光萼茅膏菜 Drosera peltata Smith var. glabrata Y. Z. Ruan 等(药用资料见种的描述)。此外,据载圆叶茅膏菜 Drosera rotundifolia L. 全草可提制支气管炎祛痰药;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i Vahl 的干叶粉放入牙洞可治牙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