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锄禾》为何变成《悯农》

如题所述

《锄禾》本就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因此教材改版是有史可考的,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

其一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其二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二、主题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8
恢复本来面目了,后面还有四句课本上是没有的。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本就是悯农,锄禾是编者自己加的,适合初级课本
第2个回答  2012-05-08
《悯农》是两首诗组成的,意为可怜农民,其中第一首是《锄禾》主要说农民的辛苦,第二首《春种》主要讲辛苦而不得善终,合起来则表现主题。
第3个回答  2012-05-08
锄禾是悯农的前四句 主要是为了便于让小学生学习
第4个回答  2021-02-08
瞎改,谁他妈的改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