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的来历

快点

  伞,古称为“盖”。即遮阳挡雨之用具。

  据《伞物纪原》载:“六韬曰:天雨不张盖幔,周初事也”。《太平御览》也引《通俗文》曰:“张帛避雨,谓之繖,盖即雨伞之用,三代已有也”。由此可见,古人最初把伞叫作“盖”,由于是用丝帛制作而成,所以又称作“繖”。古时:“繖”与“伞”两字相通,到了唐朝,李廷寿所著《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此后就都用“伞”这个名称了。

  伞在古代除了遮阳挡雨之外,还被列为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俗称“罗伞”。帝王将相出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口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到了后魏时期,根据官位的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有严格的区别。这种习惯一直传袭到了明朝。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据《史记》“舜以伞自杆”之说,伞在我国至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关于伞的来历却一直传说纷纭。一说:“春秋末年,巧匠鲁班之妻云氏为丈夫送饭,因不堪日洒雨淋,便巧手修竹,劈成细条,用丝相连,再将兽皮蒙于其上,这样便收扰如棍,张开如盖,虽称之为伞。二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黄帝的战车上有五彩云气象盖子一样笼罩,遮挡了敌人的水火烟毒,人们得到启发而发明了伞。另外还有:丽人游春,荷叶遮阳之说;樵夫行路,蒲叶挡雨之说等等。

  纸伞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唐时传入日本,十六世纪传入欧洲。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受伞的启发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降落伞,十八世纪发明的伞齿轮,也是依照伞的截面形状而设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7
4000年前,一个孩子头顶一片大荷叶,冒雨行走,雨珠从凸面的荷叶斜边上滚下来,这启发人们发明了伞。头顶荷叶,这种现象有可能使人从中受到启发以至创造发明出伞,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模仿成人头戴头笠之类的天真童稚,这与孩子们腰揣木头手枪,骑着一匹竹马没有多大分别。即使退一步,头顶荷叶的启示当在情理之中,但“4000年前”云云,又从何说起呢?其实,关于伞的发明,民间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于是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而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这伞的发明,是他们夫妻恩爱、相互关心的产物。
  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巧匠,同时代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难免碰上日晒雨淋,于是在他出行的车上便制作了一种固定的伞,既可遮风避雨也可遮阳避暑。这种随车固定的"伞",在1989年发行的J162《孔子诞生2540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周游列国"上便可一睹风采。
第2个回答  2018-03-26
哦?原来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