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如题所述

白居易作品如下:

《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言》、《池上》、《缭绫》

1、《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3、《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4、《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5、《池上二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组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白居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的白话释义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唐代】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的白话释义

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

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的白话释义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4、《题岳阳楼》—白居易【唐代】

岳阳城下水漫漫, 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 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 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 华堂张与贵人看。

《题岳阳楼》的白话释义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春天,草木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交相辉映,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5、《望月有感》—白居易【唐代】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望月有感》的白话释义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扩展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1]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白居易—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6

1、《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扩展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0

白居易的诗有:《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江南好》、《忆江南·江南忆》、《钱塘湖春行》、《暮江吟》、《观刈麦》、《浪淘沙》、《长相思》、《长相思·汴水流》、《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花非花·花非花》、《大林寺桃花》、《问刘十九》、《宫词》、《秋思》、《夜雪》等等。

1、《忆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2、《忆江南·江南忆》[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译文: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3、《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暮江吟》[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5、《长相思·汴水流》[唐]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译文: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1、《忆江南·江南好》

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2、《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3、《暮江吟》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1

1、《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2、《钱塘湖春行》

3、《大林寺桃花》

4、《暮江吟》

5、《问刘十九》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白居易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该诗前两句是通过“古原草”而重在写“草”,而五、六句继续写“古原草”却将重点落到“古原”,来引出“送别”题意。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是而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2、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原文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寄情于景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描绘出浓郁的春意,又道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之情。

3、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原文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该诗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且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可爱生动。

4、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原文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诗中通过对“露”、“月”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5、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原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参考资料

朱金城.白居易简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