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飞机失事前后情况。

如题所述

  1958年10月17日,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一架“图—104”客机在楚瓦什苏联的卡纳什地区失事。乘客和乘务员全部牺牲。乘此飞机的有我国前往阿富汗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访问的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副团长蔡树藩,团员马适安、阿不都热合满、谭丕谟、刘仲平、林立、姜燕、陈重华、锺兆榕等10人,以及对外贸易部和外交部的出国工作人员肖武、李福奎、孙瑛璞、宁开逸、陈朔、刘崇富等6人。同机遇难的还有到我国访问后回国的外国友人和离华返国的外国专家49人。
  10月26日,因飞机失事而牺牲的郑振铎、蔡树藩等16位同志的骨灰在苏联民航总局国际交通局副局长叶尔马索夫和我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张伟烈护送下,从莫斯科由专机运回北京。
  《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发表郑振铎的孩子郑尔康撰写的怀念文章《书魂——怀念父亲郑振铎》:
  “我的这些书将来都是国家的。”这是您——我亲爱的父亲——生前常对家人以及您的老朋友们讲的一句话。
  今天,当北京图书馆为纪念您诞辰90周年而举办展览时(北京图书馆主办的“纪念郑振铎诞辰90周年展览”,1988年12月8日至12月22日在该馆展览厅举行),那160来幅照片和几大玻璃厨的藏书,又使我想起了您的这句话……
  由于展厅的容量及种种原因,这次展出的书籍,在您的全部藏书中,大概只是九牛之一毛吧。那部在您离开人间后才出版的一函六册摊开着的《西谛书目》,告诉人们,在这宝库里收藏着近10万册我们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
  从历代诗文剧集、总集、词曲,到小说、弹词、宝卷、版画和各种政治经济史料,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无论就其质量还是数量而言,在国内其它同类宝库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望着《书目》,我便想到了当年家里那一排排古色古香的书架和满架满架的伴随着您一生的藏书。
  为了书,您自奉甚俭。作为一位名作家,您有相当丰厚的收入。但是,您的一生,又几曾穿过一件体面的衣服?又几曾为家里添置过一件考究的家具?直到晚年,您还睡在一张陈旧的木板床上。在许多老朋友家里都有了电视机的时候,您不为所动,说是怕影响工作。您一生粗茶淡饭,每日只需一卷书、一杯醇酒足矣!您的稿酬哪儿去了?每当您拿到稿酬就必去“访书”,日暮黄昏时,您便满载而归——拉回满满一车线装书。对此,母亲往往颇为不满,拉长了脸,而您却总是伸伸舌头一笑置之。
  您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因此您的藏书又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在漫长的“抗战八年”里,您没有和许多老友一起去“大后方”或是奔赴抗日疆场,而是留在上海,以您独特的方式进行着战斗——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文献。胜利后,这就是您交给祖国和人民的宝贵战利品,用您的话,这就叫“书生报国”。
  30年前,枫叶含丹时节,您奉命出访,意外地在异国他乡的万里长空化成一团火花,从此您离开人间,开始了永恒的太空遨游。您行色匆匆,没有给亲人留下一句遗言;但是,母亲和我,还有姐姐,牢记着您“我的这些书将来都是国家的”这句话,谢绝了所有登门以高价来收买您藏书的人;把您的全部藏书献给了国家,实现了您“书生报国”的最后一个心愿。
  书,书,书,您的一生就是离不开书。书给了您智慧和力量,而您又赋予书以新的生命。用“书魂”二字来赞美您,也许您会笑道:这是儿子在吹捧老子,但了解您的人一定都会同意,和您一起在天国的老友沈雁冰和叶圣陶等先生也一定会赞同的,我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2
因为飞机出事了
第2个回答  2012-05-10
只知道他是去国外回来以后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