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的文章

如题所述

音乐的力量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自从有了音乐的创造,人的灵魂就有了一个依靠。在心灵的深处,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唯有音乐,才能激起那潭深水的涟漪。音乐是一条钥匙,这条钥匙能打开通向梦境、通向因果的时光隧道。
??一般能打动心情的音乐就算是好音乐了,但极品的音乐能打动人的灵魂。前者像以喧哗取胜、辅之以速食爱情歌词的流行音乐,听了一段时间,心情有所转变,于是又会另结新欢;后者像古典一点的音乐,每次聆听都会触动心底藏得最紧的那根弦,一种触及梦幻的感觉。
??没有什么比我们心情变得更快的,因此也没有什么比流行音乐抛弃得更快的。音乐的生命力,是以乐曲本身决定的,而非以歌词取胜。流行音乐歌词的媚俗,或许正是其速朽的根源。
??总害怕听那些没有感情的音乐、那些平淡如水的音乐、那些每个音符都相似的音乐。那些音乐总是让人找不到感觉,找不到共鸣。当音乐总是千篇一律地杂乱无章、歌词苍白无力时,快餐文化便又多了一员加盟。
??优秀音乐总让人一见钟情,不,应该是一“听”钟情。还记得看老电影《红磨坊》的时候,在那个豪情奔放的舞会上,响起了海浪式栉次鳞比的音乐节奏,一环接一环,让人刹那间如痴如醉,仿如堕入爱河,却没有爱情那股占有欲。那就是奥芬巴赫的《康康舞曲》。那个场景,那些岁月,那种心情,浸泡在那段悠扬乐曲中,生命好比得到了升华。
??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轻快、清新、旋风式上扬的节奏让心灵的褶皱慢慢被抚平;比才•萨拉沙泰的《卡门序曲》,强劲引入、阶梯式升温、回环反复的节奏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风景;中国古曲《将军令》,以及由之改编的《男儿当自强》,铿锵有力、激越、奔腾的气势让人血液沸腾。
??音乐就像一条破译出来的DNA密码,这条密码里面包含了我们的潜意识信息:那种对音乐的放松、坦荡及催眠、激发的力量。音乐不仅能弥补生命的缺陷,甚至我偏激地认为它可以替代生命的某些部分。人生的大起大落,风云际遇,也许得花几十年才能完成。但一曲短短几分钟的奏乐,就能把人生喜怒哀乐的感受尝遍。音乐的张力,此刻鼓动着无穷大的羽翼,载着我们的思绪漫游了整个心灵世界。
??喜欢音乐的无限包容,当一段曲调谱上许多不同的歌词,就能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新意。从音乐中,我们可以分出人的性格。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同遭遇的人喜欢不同格调的音乐。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打动了多少颗不同的心啊。
??喜欢歌词中宣扬的爱情,含蓄而带点哀伤。那种二三十年代上海之夜那种调子,加上简单而有所寄托的歌词的组合。喜欢那种淡淡的柔情,在夜空中散发出的温馨。一如叶倩文的《晚风》所唱:“晚风中,有你我的梦,风中借来一点时间紧紧拥”。悠扬,悲凉,适合夜晚对着海风,一个人看着远处的渔灯,似乎是在数着船只,在等着某人,但却不晓那人在何方。虽然心向往之,却无法言语,只能追忆与怀想,回望内心的当年情。
??想到起流行音乐,也自然想到流行音乐人,那些词曲高手、大师级人物。黄沾、罗大佑等人所作的流行音乐,是如此经久不衰。我曾固执地认为,听流行歌曲一定得听至少有十年历史、过去曾经红过而现在继续当红的流行歌曲。只有这样,音乐才能跨越时间和空间,与永恒融在一起,只有这样才接近纯粹的人的灵魂。
??当人类的武器先进到可以将地球毁灭无数次的时候,当人类让自恋般得意忘形的念头冲昏头脑而累累犯下错误的时候,只有音乐的强大力量,才能拯救那一颗颗狂妄自大的心灵。肉体遭摧残,寄托医术的疗救;心灵遭受重创,音乐却是最好的良药。音乐没有文字的虚伪性,音乐从来不会被误读。音乐往往是一种控诉,对压迫、对伤害、对不幸和不平等遭遇的最好表达。最无国界的语言,也许就是音乐了。
??大喜跟大悲,都不可无歌。让我们一起守卫音乐的家园,一起来祈祷。让我们的音乐,注入更多的和平与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9
  天籁鸣心音乐美

  音乐之美,美在纯真。俞伯牙、钟子期,命运因为它而紧紧相连;音乐之美,美在哀婉,白居易的心系在了琵琶琴弦上。音乐之美,美在刚毅,《广陵散》在夜空中诉说着不屈。
  碧水红舟,他于江心弹拨着自己的愁苦,怨愤的心弦;柔石浅滩,他于对岸拍手叫绝:“此曲只应天上有。”他抬头,他颔首,两人相视一笑,俞伯牙,钟子期,千年的交情便在音乐的萦绕中萌生了。
  俞伯牙用心在拨动旋律,钟子期用心在感悟音乐,有了心的承载,音乐滋润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在音乐中相遇,在音乐中携手,在音乐中觅得知音!高山流水是连结心灵的纽带。
  天籁鸣心,音乐只有回荡在心灵的天空,才可以称之为“天籁”!
  那夜,同样在水边,枫叶,荻花,秋风萧瑟,撩动他的衣襟。心中怅然而失落,耳边却响起了幽幽的琵琶曲。他的心一颤,灵魂一振,曲中传递着淡淡的哀伤与幽怨,似曾相识。他诚心的请求,女子尽心地弹奏,使得他在长期远离了丝竹管弦,忍受了山歌村笛之后有了“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受。那是真挚的音律淌进了他的心里,如春雨般滋润着他对音乐的干渴。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有着不同但相似的苦衷。一个是失意迁客,孤寂凄凉;一个是天涯歌女,感怀悲伤。同样黯淡的心灵被音乐相连,“凄凄不似向前声”,女子为了这份相似促弦拨动;“江州司马青衫湿”,他为这份相似泪洒衣衫。
  是音乐在二人的心湖中掷下石子,激起共鸣,使心灵体会着音乐的华美与凄楚。音乐在心灵的沟通之下升华出了那份浓浓的情感,经久萦回。
  澎湃的音律升起,那喧闹的街市上静寂,静寂,他端坐在刑台上,镇定自若,手中的琴弦变幻出不同的情感,低诉、置疑、呐喊,孰不知,周围的百姓正为之哀伤落泪,台前的刑官正为之胆颤,远处的山涛正为之羞愧,他用心拨动着旋律,用音乐表达着心情。
  他坚定,他的音律也坚定,他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他宁愿带着自己的《广陵散》共赴黄泉,《广陵散》成为了千古绝唱。自从刑场上人们被它感动之后,就再无人有缘去感受那激昂的乐章。但那次,音律传出的他的坚定与信念却回荡在世间数千年,依然清脆,悦耳。
  音乐,由心而发,由心来听,它联系心与心的共鸣,交汇心与心的情感,表达心中的志向,回响心中的意念……而音乐的内含要由心去体会,去感悟,去承载。
  终于可以相信,贝多芬是如何创造出那样多经典的乐章,他耳聋心不聋,天籁鸣在心中,他可以感悟到那音乐摄人心魄的魅力,而音乐也“了解”他。
  天籁鸣心,哦,心中天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