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80后》这部电影的影评,(注意是影评不是观后感),要从心理学的方面写。大家帮帮忙吧,谢谢啦!

这篇影评要从从心理学方面分析。

  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说过:镜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感情又将我们引向思考。大师的话可以当做我看完电影《80后》最好的诠释。在这部展示年轻人情感的电影中,同样年轻的导演用自己的视角,解读着大时代中小人物的爱情,尤其是当整个中国变成一列高速列车开上现代化的轨道时,作为与这个时代同龄的、现在已到而立之年的“80后”们,他们是如何热烈而执着追求爱情的同时却又充满怀疑与恐惧,以及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

  “我只是拍出了我心目中80后对爱情的理解”,导演李芳芳的这句话应该是解读《80后》这部电影的一把钥匙。在《80后》中,婚变、离异、背叛这些不和谐的婚姻比比皆是,家长对于婚姻的态度与做法对年幼的80后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直接造成了成年后这些人对爱的不成熟。沈星辰发出“我们都绝望地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这样的呐喊,明远对爱情渴望却恐惧甚至仇视,这就造成了明明相爱的人,却总选择逃避、选择分手。

  可以说80后的一代人在感情上是早熟却不成熟的,当父母们努力的在维系一门婚姻时,实际上婚姻已经沦为一种技术,也就是孔庆东先生说的“经济互助组”,如何从技术角度让婚姻维持长久是不会让身处其中的孩子学会爱与被爱,相反只会让他们从中看到失望,分手只不过是长痛中的短痛,而这些孩子又是成长在信息越来越丰富的时代,爱的本性被召唤出来,但爱的方法却没有学会,于是很多时候,80后误以为爱的冲动便是爱的能力,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在进行一场场为了分手的牵手,轰轰烈烈却极易受伤,而且是双方乃至三方都很受伤。

  而且年轻人又是追求完美的,这更增加了他们爱情的难度系数和悲情指数。就像片中年轻、美丽的第二代舅母问沈星辰:你最喜欢什么颜色?沈星辰回答是白色。舅母轻笑了一声:这世上哪有什么纯粹的白色,所有的白色都会变黄。于是沈星辰眼里看到了发黄的窗帘、泛黄的墙壁以及开始凋谢的百合。不过这对于初谙世事的沈星辰未尝不是一种智慧的传授,让这个敏感而刚烈的女孩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沈星辰与明远一次次的错过让人可惜,闻嘉狂热的爱与黯然退出也让人可惜,其实感情这东西没有可惜不可惜的,只有珍惜不珍惜,明远认为烟花易冷,再好的东西也会变。但最后他也终于明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十几年的感情长跑终于能让牵着的手不分开,这就是不变,一如张靓颖的歌,这么近、那么远。

  有人说80后最大的特点就是过于自我,其实不然,李芳芳通过《80后》让我们看到,在很多时候他们也会付出甚至牺牲,他们只是追求心中的“纯白”、渴望彼此不分手以及过于任性缺少沟通。这些责任有他们自己的,也有时代和家庭的,但无论如何,当岁月将他们推上时代的潮头,成为中流砥柱的时候,他们的感情理应让我们关注、探索和思考,同样他们的分手不分手也意义深远,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一零后”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