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卫星求救读后感

向卫星求救读后感

创作思路:

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正文: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卫星救人的原理,领略了卫星的神奇。这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现在已是2061年。哈雷彗星将要飞向地球,我来到天文馆,和那里的叔叔、阿姨一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嗬,瞧这长长的望远镜,直冲着天空,再往里一看,深蓝的天空里,星星眨着眼睛,金黄色的月儿好似弯钩,洒下一片银白,高高地挂在天空里。

忽然,远处出现一个小亮点,渐渐地,近了,近了。啊,那不是哈雷彗星吗?美丽的银灰色的长尾巴,轻柔地摆动着向我们“游”过来。我仔细一看,彗星的旁边还有一颗星,仿佛是彗星带来的。我好奇怪呀!我想,这可是个特大新闻,急忙把这个事情告诉天文馆的教授伯伯。没想到他却哈哈大笑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982年9月的一天,西姆(mǔ)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在加拿大西部山区上空飞行时失踪(zōng)了。
  加拿大的西部山区,绵延广阔,山势险峻(jùn),丛林密布。要在这样大的范(fàn)围内、这样复杂的地形中寻找一个人的下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西姆还是约了他的两个朋友,租(zū)了一架小型(xíng)飞机,一起出发了。
  他们带着无线电收发报机,从东南向西北飞过群山,没有发现呼救信号。于是,他们绕圈儿飞行,寻找飞机失事的踪迹。不幸再次发生了:由于山峦(luán)起伏,森林茂密,气流变化剧(jù)烈,西姆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xiá)谷中失事了。
  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接到西姆驾机失事的报告后,立即派出飞机救援(yuán)。但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sōu)寻,他们没有收到呼救的无线电信号,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怎么办?维(wéi)多利亚营救中心建议向卫星求救。
  原来,苏联三个月前发射的第一颗救援卫星,经过两个月的精心调试,刚刚投入使用,而且就要飞过加拿大上空。于是,人们马上与苏联救援卫星指挥中心联系。但是,救援卫星能管得了这么细、这么具体的事情吗?人们还是忧心忡(chōng)忡。
  渥(wò)太华卫星救援中心接到报告后,整个系统立即行动起来。几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计算机迅速寻迹追踪,很快就查出了无线电呼救信号发出的地点和方位:卫星运行轨(guǐ)迹以西1900千米的斯蒂(dì)金山区。
  加拿大救援总部立即派出飞机飞往斯蒂金山区。果然,搜寻人员很快就监(jiān)听到了呼救信号。
  飞机盘旋飞行着。在茂密的松林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军医迅速跳伞降落。只见帐篷里有三个人,正是西姆和他的两个朋友。他们都受了重伤。万幸的是,他们都还活着,只不过急需治疗(liáo)和护理。如果再过几天,他们肯定就没命了。
  西姆三人得救了。至于西姆的儿子,由于错过了及时援救的时间,已经无法寻找。这就是人造卫星第一次救人的故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4
本文通过讲述西姆及朋友驾驶飞机失事后,航空队搜救没有成功,最后借助卫星成功的是西姆等三人救的故事;告诉我们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我们从小爱科学、科学学的热情
第3个回答  2018-05-04
本文通过讲述西姆及朋友驾驶飞机失事后,航空队搜救没有成功,最后借助卫星成功的是西姆等三人救的故事;告诉我们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