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作文的基本概述

如题所述

写一个场景,就是写一个场面。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写一个场景,也可以写几个场景。写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有点有面地描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都写具体。场景不是一个人的活动,是有许多人参加的活动。比如我们要写一次运动会,一次联欢会,一次游戏活动,一个节日活动,一个升旗仪式等,就需要写场景。 生活化、情景化、发散性、可比性、趣味性。
根据这五个特点可知,“场景作文”不但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也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采取场景作文至少可以实现两个突破:①可以真正实现“淡化审题”的目标;②“场景作文”的文学化、生活化、大众化倾向,使作文考试更能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应将“场景作文”列为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 观察场景,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观察活动场景: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完整活动的整个过程。抓住活动中的精彩场面来细致观察。抓住比赛活动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来观察。观察时能把注意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观察时能抓住重点项目或内容.观察节日场景、市场场景、劳动场景:观察时要注意认真地观察活动的场面和事件的细节。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和想。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变化的细节,心情变化的细节。要有条不紊地观察场面。观察场面一是要抓住重点场面,二是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要注意自己感受,或者说是自己的心里活动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
简单地说,观察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选好观察点,以便于观察场面的全景。
2. 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或由远到近,或从左到右,或按东西南北的顺序等等。
3. 要注意抓住典型特征来观察。最能突出场面特点的典型景物景象一定要仔细观察。
4. 观察整个场面的特点不要忘记观察点上的变化,要做到面中有点,以点带面。
场景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以人物的活动或自然和景观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只要我们认真回想这些场景的全过程,如场面的环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作为习作材料。作文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1、以“赏”为本:让学生看景物,听声音,体会写作技巧。
2、以“思”为主:以看听为依托,品味场景中的人、物、景,学会由景物所悟所感。
3、以“写”为乐:在创作活动中感受到看听的乐趣,在思考中捕捉场景特点,准确,具体生动地从场景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回味自己当时的乐趣。 1、善观察,捕捉场景;仔细听,浮现场景。
2、用联想,由此及彼;广想象,丰富内涵。
3、抓住主要事件的同时,可以描写一下旁边群众之类的反应,这样,更可以让文章精彩。
先声夺人看开篇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
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场景作文的结尾
自然结尾
(以下均是随口举例)
①男同学赛完后女同学登场,冠军被平时少言寡语的卢婷夺得。哈哈,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不过,最不可貌相的是老师,他此时才说,今天的作文题是“扳——手——劲!
②啊,这场扳手劲比赛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
③这次我们班虽然没有拿到好成绩,但是,大家决心今后加强锻炼,在下次接力赛中取得好成绩,为班争光。真期盼下次的比赛。
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以描写活动的场景结尾
①同学们早已笑得直不起腰了,那欢乐的笑声久久在教室里回荡……
②比赛一局接着一局,教室里掀起一次次高潮,同学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③有趣的击鼓传花游戏就在这阵阵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