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的由来?

如题所述

所谓的Rap/Hip-Hop音乐,借着早期PublicEnemy、RunD.M.C的开拓,之后MCHammer、BobbyBrown的推广,及近期PuffDaddy、WillSmith、Eminem、Jay-Z、TheBeastieBoys的发扬光大,不但早已摆脱黑人小众文化的色彩,而成为可和流行音乐、摇滚、舞曲相抗衡的音乐流派,甚至更成为排行榜常客,在流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这股Hip-Hop潮流其实早已流窜至世界各地,甚至借着Hip-Hop音乐息息相关的服饰、街舞、街头涂鸦、滑板、运动用品,扩大它的影响,为了让大家能对亚洲嬉哈版图有更深的认识,下面将针对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四地嬉哈文化及代表团体,为大家作详细介绍。 第一站:日本  日本可说是亚洲地区受Hip-Hop影响最深的国家,受到美军驻扎的影响,早期日本出现了几家专门播放Hip-Hop音乐的Pub,并定期会举办一些现场表演,但是直到1995、1996年Hip-Hop热潮才正式在日本爆发,现今日本街头,不但嬉哈服饰、街舞、街头涂鸦、滑板、嬉哈运动用品遍布,更早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份,此外,年轻人听Hip-Hop比例,更高过听另类音乐或电子音乐人口,至于日本嬉哈代表团体,则非「DragonAsh」、Zeebra莫属了。  由主唱兼吉他手降谷建志、鼓手樱井诚、贝斯手马场育三、DJBOTS所组成的「DragonAsh」,早在1996年,团员降谷建志、樱井诚及由杂志选拔出来的马场育三,组成初期的「DragonAsh」,并开始于东京、横滨等地举行现场演唱,1997年10月时,他们发行了张单曲《RainyDay》,由于成绩不错,于是他们正式于1997年11月发行了他们的首张专辑《Mustang!》,1998年时再次发行第二张专辑《BuzzSongs》,而在1999年1月时,降谷建志找来了他高中时的好友DJBOTS加入,正式组成现今的「DragonAsh」阵容,1997年他们发行了第三张专辑《VivaLaRevolution》,这张卖了二百多万的专辑,不仅使他们声名大噪,也正式跨入流行巨星的行列,「DragonAsh」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他们往往将令人振奋的Hip-Hop节拍与旋律优美的摇滚曲调结合,爆发出一种令人兴奋又带点惆怅的反差效果,尤其以取样了TheSmashingPumpkins《Today》的《GratefulDay》为其代表作。  本名阪仓英之,由于向往斑马的黑白分明,所以改以Zeebra为名,他早期曾是Hip-Hop乐团KingGiddra的MC,由于才华洋溢,所以在发行个人作品后,迅速走红,现在在日本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日本Hip-Hop天王」,他曾和「DragonAsh」合作了超红的单曲《GratefulDay》及与SugarSoul搭档发行双单曲《Siva1999》及《ZUES2000》,此外并发行过网罗众多日本Hip-Hop乐手的合辑「DancehallChecker」、「Synchronicity」、「ShockToTheFuture」等,找来MACCHO、Boy-Ken、Muro、Inovader助阵的个人专辑「BasedOnATrueStory」于2000年6月发行,Zeebra和「DragonAsh」最不同的地方是,他的音乐可是纯种的黑人Hip-Hop血统,所以不但被视为日本Hip-Hop的先趋,也深受日本其它新进Hip-Hop乐团敬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2
70年代中期在黑人和纽约市外行政区的西班牙籍青年中间开始流行迪斯科、霹雳舞、涂鸦艺术和说唱乐(rap)。街区那些去不起时髦俱乐部的青少年厌倦了迪斯科音乐,他们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疯克流行音乐,来回重复同一张唱片的内容[比如詹姆斯·布朗(BROWN,JAMES)的《跳起优美的舞步》(Get on the Good Foot)],以制作他们自己的混音音乐,鼓励跳舞的人跳更有创造性的动作,很快这种舞被叫做露雳舞。
当主持人在音乐中加入说唱(开始时是用60年代流行的语言朗诵一些街头即兴诗歌),这种音乐开始成为了说唱乐。在此之后,“大巫师特奥多”(Grand Wizard Theoder)更有所创新,他发明了“刮擦法”,即用手转动唱片,使唱针来回移动,以得到一种反复的、节奏鲜明的音乐效果。另一位DJ“大师”弗莱什(Grandmaster Flash)则使用一种节拍器,与经过剪接的唱片片段结合起来听。随之出现了一种街头亚文化,其成员(人称“节拍孩子”)身着统一制服,把音响接到路灯线路上获得免费供电,基于别人的作品或自己的想像力创造音乐。类似的音乐形式称做嬉蹦乐(Hip Hop),洛夫巴格·斯塔斯凯(Lovebug Starsky)用了“To the hiP,hop,hippedy hop”的歌词。由来自布隆克斯的乐队“糖山帮”(Sugar Hill Gang)在Sugar Hill公司1979年推出的《说唱乐手的乐趣》(Rapper's Delight)成为一首风格奇特的上榜歌曲。这种新的黑人地下音乐将快速说出的流行词句与旋律相结合,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它的根源可追溯到无线电流行音乐广播,在这些节日中,DJ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他们通过无线电波使城市节奏与布鲁斯音乐风靡一时。他们在介绍唱片或歌曲时,往往使用一些押韵的俚语,妙语连珠且速度极快。这种语言风格是非洲黑人炫耀、赞美的颂歌,通过美国黑人的传统口语经常演唱的疯狂急速滑稽歌曲的风格。1980年Mercury公司发行的《霹雳》(The Breaks)也是一首新奇的歌曲,还有一些其他的新音乐。1982年阿弗里卡·班巴塔(BAMBAATAA,AFRIKA)和他的“灵魂的声音力量”(Soul Sonic Force)乐队成功地进行了说唱乐历史上最具胆魄的一场革命,将“发电站”(KRAFTWERK)乐队的一首《泛欧特快》(Trans Europe Express)转换成一首叫《行星摇滚》(Planet Rock)的说唱乐。通过制作人阿瑟·贝克(Arthur Baker)及说唱乐队“灵魂的声音力量”(Soul Sonic Force)的合作,班巴塔录制了一张唱片,融俱乐部风格、激烈的电子乐节奏、欧洲音乐和一种称为“DJ流行音乐”的新说唱乐形成为一体。
弗莱什(Flash,原名Joseph Saddler)是第一批剪辑唱片的大师,他的歌曲中加入了声音效果和节奏处理(摩擦唱片)。1982年,“疯狂五人”(The Furious Five)推出专辑《信息》(The Message)。后来主唱手梅勒·梅尔(Melle Mel)离队,弗莱什出版了《源泉》(The Source),更接近了街区的风格。主持人奇斯(Cheese)也是一名运用转盘和嘴皮子的奇才。
RUN—D.M.C.*是来自纽约市皇后区的3人组合(都生于1965年),他们1986年的第3张专辑《上升的地狱》(Raosomg Hell)成为第1张说唱白金唱片,乔·西蒙斯(Joe Simmons)、达里尔·麦克(Darryl Mac)负责用鼓机、麦克风,贾森·米泽尔(Jason Mizell)负责摩擦唱片,1986年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进行了演出,歌词充满了社会观点。有一些听众想寻求暴力,但西蒙斯说:“我们的歌迷知道我们不想这样做。”曾有人预言这种音乐形式会很快消亡,但却没有。贫民区的人民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广为流传。1987年伦敦的波塞到纽约市录制了12寸单曲《伦敦波塞》,磁带A面用了伦敦的黑人方言口音,B面用了雷吉乐的风格,但说唱乐与其说是音乐,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已用到了广告业中。在音乐上它相当于土豆片,但却不是通常的面包糊,不喜欢的人会关掉电视。“野孩”(BEASTIE BOYS)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白人3人组合(其中一人于1987年因被控伤害一名女歌迷而在利物浦被捕,后无罪释放),他们1987年的专辑《患病许可》(Licensed toⅢ)卖出了400万张,而购买者是一群一无所知的13岁的少年。这再一次证实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说说唱乐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还是仅仅为了哗众取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