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活动如何影响审计风险

如题所述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ultimate audit risk)。因此,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Anthony Ateele,1992)。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审计是一种综合监督,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复杂多样,并且交替、并存发生。因此,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必须是综合性的,具体说,应做到以下各方面:

    1.方法、手段综合化。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样的,不可能靠单一的方法解决。财务审计由于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形成一套方法体系,每个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解决相应的问题,财务审计的方法已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现代审计,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界限,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方向发展。从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看,确实已经逐步采用新的经济技术论证方法,如价值工程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等。这些代表现代高技术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各审计部门,并且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科学性对审计风险起了抑制作用,实践证明,方法、手段的综合化,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是有效的。

    2.审计取证渠道综合化。审计取证过程往往十分复杂,尤其是在搞事前审时,除了对被审单位本身的资料进行取证外,还要通过对被审单位的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如银行、工商、财政、税收等)进行取证,也要从与被审单位有业务联系的各单位取证,这就体现了取证渠道的综合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种信息情报资料咨询公司和中介组织,审计人员可利用他们的情报资料,来证实自己取得的证据的可信度,减少证据风险,尤其是对涉外企业的审计,事先通过咨询公司咨询,了解对方的经济情况,并对公司业务的可行性报告做分析和鉴证,这样,就拥有开展业务的原始资料,审计人员在对涉外企业进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情报资料,减少取证风险。多渠道的  审计资料对提高审计证据证明力是十分必要的。

    3.审计环境治理的综合化。审计环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环境,如国家政治、法规政策、行业法规、被审单位的机构设置、制度规定等,这些方面都是引起审计风险的因素。审计部门应与各行业、各主管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综合治理,与这些国民经济的各职能部门、如财政、税收、银行、工商等充分合作,才能发挥审计的宏观调控作用,避免不熟悉各专业部门业务而带来的风险,将由于国民经济环境变动而引起的审计风险压缩到最低限度。

     4.审计人员队伍的综合化。审计风险的形成,很大部分是由于审计人员的不懂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生产流程等情况造成的,但是,要求每个审计人员都成为具有广泛知识的全才是很不现实的,怎样解决这种需求矛盾呢?审计人员队伍综合化是一个良好的方式,也是短期就能奏效的途径。所谓人员队伍综合化,就是实现审计小组人员结构的多专业化,既有审计师也有经济师、工程师、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等等这样一支综合性的审计队伍,对于现代审计的开展,都将起到决定作用。有这样实力雄厚、专业技术力量强的审计队伍实施审计,对控制审计的非专业知识风险、尤其是经济效益审计风险方面,都十分有益。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1
······
风险管理是审计的依据,风险变动就会直接导致审计的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