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

对历史这一时期比较疑惑,只知道建安七子和竹林七子之类的文人,但是具体却无从得知。。。希望有人能够回答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①刘徽:魏晋时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祖冲之
A.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B.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运用岁差原理,测出一回归年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字只差50秒.
D.还以十万分之一的误差计算出了"交点月"的数字.
E.他发明的"千里船",据说能日行百里.
2.农学:
①北朝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述了《齐民要术》;
②《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旱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
①裴秀
A.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B.他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郦道元
A.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B.《水经注》文笔雄拔俊秀,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二,玄学的兴起
原因:一些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崇尚空谈,标榜虚无玄远,名为"清谈".
时间:魏晋之际
特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奉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为"三玄."
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
影响:给两汉以来僵化的儒学以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辩哲学的发展.

三,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②葛洪是一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也是一位医学家.他写的《抱朴子》涉及许多化学知识,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为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②当时出现许多名僧,如法显等.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③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在语言,艺术,天文,医学等许多方面,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佛教盛行的危害
①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②统治者广修寺塔,施舍钱财,浪费了人民的大量血汗;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4.反佛与灭佛
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
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
③北周武帝利用灭佛增加劳动人手和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焚烧佛经,捣毁佛像,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

四,承上启下的文学
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①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②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
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
①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以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写出的诗赋,史称"建安文学".
②"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的《篙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
3.陶渊明与田园诗
①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一生中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
②他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
4.山水诗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开始兴盛.
②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山水文学的代表作.
③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鲍照的代表作有《拟行路难》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5.南北朝民歌
①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
②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
③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五,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这是汉字书法的一种进步.
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黄庭经》等.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④东晋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她师从钟繇,得其真传.王羲之曾随卫夫人学习书法.王羲之之妻郗璿,也是一位书法家.
⑤因北魏碑志艺术最有代表性,人们习称这种书体"魏碑"."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
2.绘画艺术成就
①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②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
③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
①魏晋以后,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遍布南北各地.
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4.音乐与舞蹈艺术
①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的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也很流行.
②舞蹈在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有名的舞是《大面》和《城舞》.
③《大面》又称《兰陵王入阵曲》.《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给你资料,你自己参考,故事要自己写才有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4
一)玄学与清谈 玄学与清谈本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表现的两个方面,在生活上清谈,提高到学术思想领域则为玄学。随着汉帝国的崩溃,经学也随之失落而出现危机,在此时代背景下,玄学应运而生。玄学盛行于魏晋,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所以,老庄之学轻人事、重自然的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铸造了中国士人玄、远、清、虚的生活情趣。玄学开辟了一个思辨时代,名士们剖玄析微,“注而不竭”,在论辩中有通(正面解释议论)、有难(发难致诘)、有胜(辩论取胜)、有屈(辩论失败),由此形成清谈风格。清谈的起源应上溯到魏晋之交的“竹林七贤”,即山涛、嵇康、阮籍等。清谈内容广泛,宇宙观、历史观、政治、伦理无所不包,并以辩析其中哲理为目的。其弊端是往往流于口头争辩,成为“口耳之学”;其长处是发展哲理思辨,开出疑义相析的风气,且不论年资,以友交会,与两汉经学的师道尊严迥然相异。总之,玄学的发展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玄学的思辨成就不仅被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所继承,而且泽及各门学科,最突出的是在艺术上创造了“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而轻雕饰的美学观念,就连此时的山水诗画、书法也都深深浸染着玄学风采。(二)佛、道、玄、儒的相互抗争与融合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规模最大。作为宗教的一大流派,道教具有宗教的一般性特征,作为中华民族创立的宗教,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在思想渊源与神仙世界的构造上同传统的哲学流派、哲学思想以及传说、神话息息相通。神仙思想是道教的中心思想。道教最关心的是“人如何不死”,这正是中华民族重现世、重现实的民族性格在宗教观上的体现。在道教兴起的同时,另一支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宗教也气势日增地进入中华文化系统,这就是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较快,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日渐广泛和深远,与此同时,佛教也溶合了中华文化而逐渐中国化。道、佛、玄、儒这二教二学的关系颇为复杂,其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大体而言,玄学的“贵无”与佛教的“空”的思想一拍即合,到东晋,玄学几乎完全融入佛教之中。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道互相排斥,不相调和
第2个回答  2014-03-14
《后汉书》、《三国志》、《南齐书》、《魏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