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一句有关法律的话。。。。。

大意是“民众要通过教化让他们从心底不愿去犯罪而不是靠严刑酷法让民众不敢犯罪”,谁知道,告诉一下,谢谢。。。。
没有满意答案怎么办?我记得以前有这个选项。。。现在怎么没有了

《老子·七十四章》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认为国民作奸犯科是因为他们无所畏惧,要杜绝犯罪就必须让人人都有所畏惧。如何办到?仅仅设置刑罚是不够的,因为刑罚再严总有漏网之鱼。所以犯法者往往心怀侥幸,不甚畏刑。故只有通过教化,让老百姓明白“物极必反,强梁必摧”走极端是取死之道的自然法则,让他们明白“司杀者”不是可以侥幸逃避的刑罚,而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自然法则;死囚不是因为运气不好死于刑律的惩罚,而是因为违背自然法则,就好象跳河撞墙一样不可避免的自取灭亡。“跳河撞墙则必死”这样立竿见影,浅显易知的自然法则,人人都知道它的厉害,所以很少有人去做。但“物极必反”的天道是那样的微妙而隐晦,不教化是没有人对他产生戒惧的。因此在以刑法治天下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化的作用,甚至应当把教化当作主要的治理手段。可见“老子愚民”的观点,完全是误解。老子总希望人人都有顺应天道的大智慧而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追问

不是这个,大哥。我说了意思是“民众要通过教化让他们从心底不愿去犯罪而不是靠严刑酷法让民众不敢犯罪”而不是您说的“老百姓不怕死,不要用死刑来吓唬他们”。。。印象中,说这话的没有老子那么久远,应该是唐朝以后的好像。。。人不是十分的出名,如果很出名的话,我不会不记得是谁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8
〖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让百姓真怕死,那么把作乱的人,抓起来杀掉,谁还敢捣乱呢? 本来专有管杀人的去杀人,那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人,这就好比是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畏:惧怕。惧:使畏惧。奈何 :怎么。人民不怕死,又怎么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追问

不是这个,大哥。我说了意思是“民众要通过教化让他们从心底不愿去犯罪而不是靠严刑酷法让民众不敢犯罪”而不是您说的“老百姓不怕死,不要用死刑来吓唬他们”。。。印象中,说这话的没有老子那么久远,应该是唐朝以后的好像。。。人不是十分的出名,如果很出名的话,我不会不记得是谁说的。。。。

追答

以德教化人民。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而不能让人民认识到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可以让人民懂得道理,犯了错误还感到耻辱。
以礼治理国家:孔子认为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之,百姓有之,各守各的礼,天下才能太平,越礼犯上是忤逆的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追问

不是这个。。。大意是“好的执政者要通过教化使民众不愿去犯罪,而不是用严刑酷法让百姓不敢犯罪”。。。。就是一句话。分前后两段。。

第2个回答  2012-05-16
是管子追问

请问原话咋说的?

追答

原话我忘记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