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如题所述

袁隆平爷爷的成功对我的启发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驰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1987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科文科学奖,1999年11月2日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

少年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农艺师。从农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了育种研究。

然而,使袁隆平铁下心来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却是1960-1962年中国连续3年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无数的农民被活活饿死。袁隆平感到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他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多打粮,摆脱饥饿!

确定了志向之后,然后就是选择突破口。他最初拜倒于米丘林、李森科的门派之下,但是经过实验和思考后,他觉得他们的理论太空洞、太教条。于是,在一位老前辈的启发下,他开始对孟德尔的杂交优势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袁隆平下定决心,“改变方向,搞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但是均未能达到水稻杂交优势的目的。他认真地翻阅前人实验的各种记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

第二步,找到一种特殊水稻品种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其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即不育系;

第三步,选择一个稻种与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叫恢复系。

三系配套,便可制种。

在目标确定后,袁隆平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他独自在田野里寻了半个月;为了寻找远缘品种,他与助手远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浇水、观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时只能获得几颗种子。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尝试了2000多个栽培稻品种的杂交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文革期间,他虽然没有蹲“牛棚”,但是愚昧和嫉妒编制的厄运却他无法摆脱的。一次,他从家里返回学校,发现实验田里的秧苗一根不剩地被人拔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他丝毫也不灰心,反而加强了他把实验搞好的愿望。

为了育种,10年中只在家中过了3个春节;然而最遗憾的是,父亲死前也没能和他见上一面。

天道酬勤,在其他农业研究机构和同志们的协助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终于研究成功!这一品种在短短的几年内,为国家增产粮食2120亿斤。它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技术转让给美国,比当地的良种增产37%;日本、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国相继引进实验,增产都在20%以上。袁隆平成为人类绿色革命的使者。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济世的朴素的思想,在这种朴素的思想支撑下,才有了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的志向,才有日后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为我国、为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9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第2个回答  2015-09-29
袁隆平为了研究杂交水稻,在田地里不畏辛苦,工作研究多年,我觉得科研成果的取得一定出于实践!
第3个回答  2015-09-29
1.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集中一点攻关。
2.找到提供攻关的环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1-25
袁隆平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