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杭州的名人都哪些?

杭州的历史名人很多,包括贺知章、沈括、袁枚、梁实秋、戴望舒等等。

1、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2、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3、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世称“随园先生”。

4、梁实秋

梁实秋 [1]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5、戴望舒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扩展资料: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 ,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参考资料:

杭州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作为副省级城市,杭州在古时候又名临安、钱塘,自秦朝设县以来,他便拥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曾经被作为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历史文化悠久,氛围也十分浓厚,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名人。

论地位最高的,那便是孙权。这可是当过皇帝的人,虽说东吴是个割据政权,但地位还是在那的。

又比如唐朝的宰相许敬宗,明朝的左都督、平辽总兵毛文龙,明朝的兵部尚书、少保于谦,清朝的仓山居士、诗人袁枚,清朝的定海总兵葛云飞,唐代的著名诗人、吏部侍郎贺知章,写下《梦溪笔谈》的宋朝沈括,唐朝时的诗人、科举状元施肩吾等等,这些可都是杭州人。

在近现代,杭州也出现了不少名人,如任伯年、夏衍、厉良玉、马叙伦、梁实秋、章太炎、郁达夫、厉麟似、陈叔通、厉尔康、沈定一等等,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钱学森,他也是杭州人。

在现代,杭州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马云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高德地图等等,许多软件都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马云也曾经说道,他对钱一点都不感兴趣。

在实体行业,还有宗庆后的娃哈哈,这也是十分有名的企业。

对杭州来说,现在绝对是阿里巴巴的大本营。在这里,电商行业十分发达,许多中小企业在杭州都是依靠着阿里而生存的。

当然了,杭州的旅游业也是十分发达,毕竟两千多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雷峰塔、西湖、钱塘江等等名胜古迹,实在是一处值得打卡留念的城市。

如果非要说杭州不好的地方,那可能就是高昂的房价吧。

在这座城市,5万、7万甚至9万一平的房子是比比皆是,也真不知道在杭州工作的人们,需要多久才能在杭州买上一套房子。

第2个回答  2019-02-14

杭州出现过的名人有孙权、于谦、沈括、贺知章、梁实秋、马云、叶诗文、孙杨、宗庆后、郁达夫、鲁冠球等。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沈括

沈括(1031—1095) ,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3、梁实秋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4、宗庆后

宗庆后,1945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杭州人。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担任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5、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6、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8月29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杭州

第3个回答  2012-05-18
古代名人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许敬宗——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   
苏轼——北宋政治家,文豪,在杭州为官期间,组织修建苏堤   
白居易——唐代文学家,在杭州为官期间,组织修建白堤   
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被杀害于杭州风波亭,葬于岳王庙   
毛文龙——明代军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将   
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民族英雄   
张煌言——明末抗清英雄,就义于杭州,葬于西湖   
宋应昌——明代军事家,万历年间抗倭援朝主将   
张岱——明末散文家、史学家,明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   
葛云飞——抗英民族英雄   

近现代名人   
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夏衍——作家   
高阳——作家   
马叙伦——民主人士,学者   
梁实秋——作家   
章太炎——学者   
郁达夫——爱国作家,民主战士   
戴望舒——诗人   
陈叔通——民主人士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施蛰存——作家,诗人   
钱学森——物理学家,导弹之父,世界空气动力学家   
盖叫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弘一法师(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俞平伯——诗人,作家,红学家   

当代名人
宗庆后——娃哈哈董事长;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长,最富盛名的民营企业家;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吕薇——著名歌唱艺术家;   
朱炳仁——中国唯一一位国家级铜艺术大师兼国家非遗传承人   
钦本立——新闻家;   
张抗抗——女作家;   
陈从周——园林学家;   
蒋筑英——光学专家。   
胡兵 ——著名演员模特、歌手、主持人、电视制片人、杂志主编、运动员   
汤唯——著名演员。   
何琢言——演员   
叶璇——演员   
袁莉——演员   
邵兵——演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1-26
1
沈 括(1033一1097年)

北北宋钱塘人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学者,十一世纪第一流的科学家。
青少年时随父沈周先后到过润州、泉州、开封、江宁等地,增长了不少书本外的知识,为他以后做学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沈括自幼好学不倦,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水利、军事、文学、音乐各个方面部有兴趣,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东京(开封)任过昭文馆编校、司天监等职,使他有机会阅读了大量丰富的皇家藏书。他晚年提出的用太阳历,即“十二气历”的主张,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太阳历和农历结合的人。他对传统历法的缺点作了科学分析,说传统历法用闰月的方法来调整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是费力又不解决问题。他为此主张采取太阳历,按十二节气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1930年,英国气象局局长肖伯纳也曾提出了与沈括相同的理论,但比沈括晚九百多年。
1070年(熙宁三年),沈括积极参加了王安石变法,成为王安石主要助手之一,担任过“权三司使”(主管财政经济),“兼判军器监”等职。
1090年(元佑五年)沈括五十八岁,住在润州梦溪园(今江苏镇江东门外),撰成《梦溪笔谈》,这部巨著是他一生所学和实践的结晶。全书共三十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条。其中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条目就有二百多条,如铜壶滴漏的讨论、凹面镜的解释、透光镜的探讨、立体地形模型的制造、指南针使用方法的经验、地磁偏角的发现等等。全书广博的内容,独特的创见,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沈括一生中曾有两次较长时间居住在杭州,并曾到浙江察访和在秀州(今嘉兴)任职。一次是他十九岁随父返归故里,父病亡,他将父亲安葬于钱塘龙居里,直至二十二岁父丧终才离去。第二次是三十六岁时护送母亲灵柩回杭,葬于龙居里,三十九岁才返京复职。沈括四十一岁时,奉命来浙江治理水利,察访两浙,向朝廷建议兴筑温、台、明等州以东的堤堰,增辟耕地。他在考察雁荡山时,对形成雁荡山奇妙群峰的原因,首次作了科学的解释。沈括对故乡杭州寄满深深眷恋之情,在《梦溪笔谈》中,对杭州的人物事迹、科技成果、政策得失等等,都悉心记载。沈括六十五岁病故于梦溪园,临终时嘱咐后人将遗体归葬故乡杭外。今杭州市区后市街附近的沈公井巷是他的旧居。墓在距杭州市不远的安溪乡。

2
龚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学家。一名巩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归。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3在那些为发展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名师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结构专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

喻皓小传
喻皓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他是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因历史上的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

4唐朝书家——褚遂良

褚遂良隋文帝开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终年64岁。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他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唐贞观十二年,因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见褚遂良,并任命他为侍书。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着「小」字和「波」字,对着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唐太宗听了,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孟法师碑》,全称《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楷书,书体熔合欧、虞为一体,遒丽似虞,端庄似欧。既有虞世南书法典雅宽舒的结体,又有欧阳询书法刚健险劲的运笔。字形更为方正端丽,行笔过度富于顿挫起伏变化。有些字又具有隶书笔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书法的代表作。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立。

《慈恩寺圣教序》,也称《雁塔圣教序》:楷书,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书后六年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刻《圣教序》,后石刻《圣教记》。
5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主要词作】

苏幕遮(燎沉香)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兰陵王·柳 少年游(并刀如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