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常忽略的一些定义中的问题

比如说【a,b】隐含的条件是a<b
再比如x的零次方隐含的x≠0

1.在应用条件A∪B=B <=> A∩B=A <=> A B时,易忽略A是空集Φ的情况,并且要时刻注意集合的三要素中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4.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任取, 作差, 判正负.)
5.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
6.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两个单调区间之间要用逗号相连
7.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
8.函数 (其在第一象限的图像就象“√”,特命名为:对号函数,对号函数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9.函数 的单调区间:在 上单调递增;是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10.对数函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需要讨论
11.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也就是换元之后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2.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 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13.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 ;(反之不成立)
14.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n=p+q,则 . (反之不成立)
15.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
16.已知 求 时, 易忽略n=1的情况.
17.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 是数列{ }的前n项和, {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 b为常数)其公差是2a.
18.数列求和 之“错位相减”法——若 其中{ }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求{ }的前n项的和
19.数列求和之“裂项求和”(如 )
20.在解三角问题时,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并且在求解三角函数的题目时,要时刻注意角范围
21.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切化弦、降幂扩角、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
22.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
23.在三角函数中的“1”代换 这些统称为1的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与实数0有区别, 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 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25. ,则 ,但 不能得到 或 . 有 .
26. 时,有 . 反之 不能推出
27.一般地 ,即向量运算中不存在分配率
28.在 中,
29.使用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齐次代换
30.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31.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取倒数”
即A>B>o ,A<B<o .
32.分式不等式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移项通分、零点分段
33.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因此指对不等式不宜平方解
34.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一定要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 或 ,
35.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 这一条用于所有数学大题
36.常用放缩技巧:

37.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主要方法:坐标法.
38.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39. 直线的倾斜角、 到 的角、 与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
40. 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41.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 ,有
; .(在解题时,讨论 后利用斜率 和截距 )
42.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
43.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44.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5.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6.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b,c,p, , , 的意义
47.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的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根号2
48.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 的限制. (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 下进行).
49.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a,b,c)
50.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51.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之间关系的差异
52.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此时两个方程联立,消元后为一次方程.
53.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54.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55. 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
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
56.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向量法
57.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割补法、等积法
58.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59. 二项式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A与B的顺序不变.
60.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 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 .
61.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为用解不等式组 来确定r.
62.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63.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或看为若干个恰好.
64.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与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
通项公式: (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
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 .
其中k=0,1,2,3,…,n,且0<p<1,p+q=1.
65.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 ; ; .
. . . .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n-1)d (1)

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 (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n=a1•qn-1

前n项和公式是:
Sn=a1(1-qn)/1-q
在等比数列中,a,b的等比中项:G=±(ab)1/2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qn-m

如果等比数列的公比q满足0<∣q∣<1,这个数列就叫做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它的各

项的和(又叫所有项的和)的公式为:

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可以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 1,k∈{1,2,…,n}

若m,n,p,q∈N*,则有:

ap•aq=am•an,

记πn=a1•a2…an,则有

π2n-1=(an)2n-1,π2n 1=(an 1)2n 1

另外,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各项取同底数数后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反之,以任一个正数C为底,用一个等差数列的各项做指数构造幂Can,则是等比数列。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说:一个正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同构”的。

重要的不仅是两类基本数列的定义、性质,公式;而且蕴含于求和过程当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智慧,也是极其珍贵的,诸如“倒排相加”(等差数列),“错位相减”(等比数列)。

数列中主要有两大类问题,一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是求数列的前n项和。追问

我想知道你从哪儿找的、、、

追答

百度文库!没解决你的问题吗??

追问

解决了。。很好啊。只是我想的是我是不是搜索的时候关键词有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9
分母不为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