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什么时候最冷

如题所述

一天中气温最低时段一般为凌晨五点至六点,北方人常称的鬼呲牙即为此时。

天气的冷热一般指的是空气温度。白天太阳出来后,空气开始接收热量,但空气接收的热量并不多,而是阳光辐射地面,地面接收大部分的光热,而地面再通过辐射和对流加热空气。

一天中从太阳升起到大阳落山,太阳从相对于地面的斜射再到直射(或接近于直射)再到斜射,中午时段太阳的辐射最强,也就是说一天中太阳的辐射强度是从弱到强再到弱的过程,地表接收的热量也是这个规律。

所以一天当中,下午两点至四点地表接收的热量最多,对空气的辐射也最强,这时一天当中气温最高,而后逐渐变弱,随着地表温度的降低,当空气温度高于地表温度后,空气会对地表形成逆辐射,而气温逐渐降低,于次日凌晨五点至六点达到极低值。

扩展资料

气温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中的铺装地面、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使地表含水量降低,热量更易进入空气中,导致升温。

2、城市大气污染

由机动车、工业生产等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大量吸收热辐射能量,引起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建筑、广场、道理增加,绿地、水体减少,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升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0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地球上一天之内、一年之内的冷暖变化,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无关,而与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有关。
正午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受到大气削弱最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最多。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最小,单位面积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12时太阳辐射最强。

但是,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多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地面温度继续增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将继续增高。
随着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在某一时刻,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地面温度将达到一天内的最大值。此时为午后13时左右。

接下来,地面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等到午后14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最大值。
第2个回答  2016-04-18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地球上一天之内、一年之内的冷暖变化,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无关,而与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有关。
正午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受到大气削弱最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最多。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最小,单位面积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12时太阳辐射最强。

但是,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多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地面温度继续增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将继续增高。
随着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在某一时刻,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地面温度将达到一天内的最大值。此时为午后13时左右。

接下来,地面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等到午后14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最大值。
第3个回答  2014-12-15
凌晨2点-5点,都是最冷的时候,完全没有阳光。现在软件也有每小时的温度,你可以去查看,比如墨迹天气。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12-15
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