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的种类及特点?

如题所述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种:

(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照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为基本等高线。用0.15mm宽的细实线绘制。

(2)计曲线

为了计算和用图的方便,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或者凡高程能被5整除且加粗描绘的基本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例如等高距为1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5m、10m、15mn…5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又如等高距为2m的等高线,则高程为10m、20m、30m……10m倍数的等高线为计曲线。一般只在计曲线上注记高程。计曲线的高程值总是为等高距的5倍。计曲线用0.3mm宽的粗实线绘制。

(3)间曲线

对于坡度很小的局部区域,当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征时,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绘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称为间曲线。间曲线用0.15mm宽的长虚线绘制,可以不闭合。

(4)助曲线

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利用地形图设计工程建筑物,有时在间曲线的基础上还绘制出高差为四分之一等高距的等高线,通常把这一等高线称为四分之一等高线,也称助曲线。一般用0.15mm宽的细短虚线表示。

扩展资料:

等高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水流方向垂直于等高线。

2.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相等。

3.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4.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5.除悬崖外,等高线通常都不相交、不相叠。

6.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高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8
地形图上的等高城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 是按规定的等高距,由平均海水面起算而测绘的细实线(线粗0.1毫米)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 规定从高程起算面(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首曲线,每隔四条加粗(线粗0.2毫米)描绘一条的粗实线,用以计数图上等高线和判定高程。

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 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局部地貌。

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 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个别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 只用于局部地段,除显示山顶、凹地时各自闭合外,一般只画一段;表示鞍部时,一般对称描绘,终止于鞍部两侧;表示斜面时,终止于山脊两侧。

此外,为了表示斜坡方向,在独立山顶、凹地处,绘一与等高线相垂直的短线,叫示波线,不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等高线的特点为:

(1)同线等高。即同一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同。

(2)自行封闭。各条等高线必自行成闭合的曲线,若因图幅所限不在本幅闭合必在邻幅闭合。

(3)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等高线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基本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地形图也就是等高线的水平投影图(当然,还要附加一些内容)。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等高线的零点。按此可算出任何地形的绝对高程。

等高距——切割地形的相邻两假想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中等高距是固定的。

等高线平距——在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它的长短与地形有关。地形坡缓,等高线平距长,反之则短。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9
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 是按规定的等高距,由平均海水面起算而测绘的细实线(线粗0.1毫米)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 规定从高程起算面(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首曲线,每隔四条加粗(线粗0.2毫米)描绘一条的粗实线,用以计数图上等高线和判定高程。

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 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局部地貌。

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 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测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个别地貌。
第3个回答  2012-07-19
dfgdfgdf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