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诗意??

如题所述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生动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现了胜利者的骄傲神态。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创作背景

《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1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意: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第2个回答  2021-12-01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诗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从景物描写入手,借用典故,加上对出征士兵们的心理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和平的期盼。

  全诗原文如下: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析:第一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战争从秦汉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第二句写出征的士兵,离开家乡,来到万里之外的战场,至今还没有回去,写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最后两句是借用汉朝名将卫青和李广的典故描写战士们的心理,希望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优秀的军事将领在,一定会抵抗外族入侵的骑兵。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选贤任能、早日结束战争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激情。
第3个回答  2021-11-30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诗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从景物描写入手,借用典故,加上对出征士兵们的心理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和平的期盼。

  全诗原文如下:

  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析:第一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战争从秦汉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第二句写出征的士兵,离开家乡,来到万里之外的战场,至今还没有回去,写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最后两句是借用汉朝名将卫青和李广的典故描写战士们的心理,希望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优秀的军事将领在,一定会抵抗外族入侵的骑兵。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选贤任能、早日结束战争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激情。
第4个回答  2021-11-30
出塞的诗意:第一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同时也暗含了战争从秦汉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第二句写出征的士兵,离开家乡,来到万里之外的战场,至今还没有回去,写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最后两句是借用汉朝名将卫青和李广的典故描写战士们的心理,希望有像卫青和李广这样优秀的军事将领在,一定会抵抗外族入侵的骑兵。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够选贤任能、早日结束战争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