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有两首,哪两首啊?

两首全回复给我......

  一、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总共有七首,其中六、七两首较为著名,七首如下,请选用: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二、扩展知识:
  1、其六赏析:诗人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春暧花开时节,他在江畔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春光烂漫的时候,在江边独自散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心中的喜悦心情忍不住随着这大好春光一起蓬勃旺盛起来。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已被杂花布满,花团簇簇,将枝头压弯。眼前是五彩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地飞来飞去,耳边有黄莺的清脆悦耳的轻啼。一切都充满着一种鲜活的生机,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
  2、作品简介: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写的都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这首诗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没声没色,但是却生动自如,别有一番风味。
  3、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
   杜甫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1400首诗词流传至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1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有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分别为:

1.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2.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3.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4.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5.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拓展资料:

1.背景:这组诗,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关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2.赏析: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

第二首:“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自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

第三首:“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这两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来了。诗的起句是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

第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这句和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句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雾迷惘的烟花,但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

第五首: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1-04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约用于公地七六一年。这时,杜甫在成都新居“浣花草堂”过着暂时的安定生活。他写过多首,而您所说的只是其中的两首而已全诗如下供您参考: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内容】: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59173.html?fr=qrl3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1-24
一、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总共有七首,其中六、七两首较为著名,七首如下,请选用: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二、扩展知识:
1、其六赏析:诗人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春暧花开时节,他在江畔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春光烂漫的时候,在江边独自散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心中的喜悦心情忍不住随着这大好春光一起蓬勃旺盛起来。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已被杂花布满,花团簇簇,将枝头压弯。眼前是五彩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地飞来飞去,耳边有黄莺的清脆悦耳的轻啼。一切都充满着一种鲜活的生机,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
2、作品简介: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写的都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这首诗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没声没色,但是却生动自如,别有一番风味。
3、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
杜甫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1400首诗词流传至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望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24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有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分别为:
1.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2.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3.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4.江畔独步寻花(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5.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