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上南宗的鼻祖是谁

如题所述

中国绘画史上南宗的鼻祖是王维,称为诗画合一。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博学多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他既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又是南宗水墨山水画的鼻祖。在审美上将诗画合一,令诗情与画意互相映照阐发,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其水墨山水画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质与趣味,以才思与修养作画,水墨渲淡,不施粉彩,逐渐成为中国山水画正脉,千年不衰,为中国绘画史上以画言志道情的精神象征与代表。
王维的山水画如今大都散失,现今所看到的多是后人对其画作的临摹作品。如《辋川图》《江干雪霁图》《雪溪图》等,我们只能从这些临摹作品或是文字记载中去感受王维的绘画风格特点。
王维水墨山水画对于后世的影响巨大。唐代就有张璪、王洽等,五代有荆浩、关仝,宋时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他们都是山水画史上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王维水墨文人画的倡导者。元代四大家更是把水墨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的境地,后由明代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论”,使水墨山水画始终成为主流,明清之后连绵不绝。其水墨山水画自唐以来在中国绘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王维也就成了南宗的鼻祖。
从唐初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到王维的水墨山水画,看似简单,其内因是由中国独特的劳动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文化及民族心理等综合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而成的,王维担任这个转变的关键人物,化蛹为蝶,成就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与兴盛。具体表现在:
其一,道释文化的影响,令文人墨客有着崇尚自然的秉性,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行着水墨山水画的感受与实践。现署王维的《山水诀》,开头即谓:“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向往,成就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理想,崇尚自然成为文人精神的向往,而水墨承载了这样的功能。由此在诗歌和绘画中,开启了中国田园适性的,既有隐逸自由、放浪形骸,又有慰藉功能诗画合一之意境。
其二,题材上,王维的画风,一类似大小李将军北宗画法“傅色古艳,界画纤细,布置精奇,富丽精工”;另一类纯以水墨表现,大都无皴或皴法极简,仅以“劲爽”笔线勾勒的“破墨山水”。因精神上的审美取向最终影响了题材的抉择, 他主要以悠然野趣的大自然为素材,适度追求闲逸幽静的田园情趣。题材多写“山庄”“村墟”“野渡”“山居”“雪霁”“江雪”等。如《江干雪霁图》《雪溪图》等,从题材上自他开始也愈加贴近隐逸的自然生活。
其三,色彩的选择上,他以水墨取代了展子虔与二李以来的青绿山水。“用笔使墨,穷精极巧。”其内在和本质的意义在于,水墨山水画的出现并不是一个颜色运用和技法变革的形式问题,而是山水画艺术精神最终的归宿和实现。如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与庄子的“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相互阐发,至“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淮南子·原道训》)的至境。“墨”既为至简、恬淡,又蕴含“墨分五色”的道体历史渊源,因此“墨”成为士人们体验和表现的对象。故道家思想为中国水墨画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而士人们的心性追求则使“墨”成为“含道映物”的凭籍之物。
其四,在表现技巧上,创“渲淡”、“破墨”等表现方式。也是最能体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改变了青绿山水以来的“钩斫”与反复渲染的人为痕迹,以达天然去雕饰之感。今天所见传为王维的山水画,大都无皴擦或皴法很简,以水墨渲淡见长,且以破墨法进行渲淡,这种墨法表现对后世影响极大。如《万山积雪图》,《江干雪景图》。
此外,“余曾见(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维这种“笔迹劲爽”的用笔线条与二李圆中带方,或是方中带圆,勾勒中转折有刻画又有遒劲的感觉是不同的,而是吸收了“吴带当风”飘逸磊落的用笔特点,又有李将军的遒劲,似柔又刚,似紧又松的书写表现,给予董源以披麻皴的启示,使山水画由“绘”过渡到“写”,使笔墨机趣更加贴近自然变化的理法。
王维淡于仕进的胸次,超脱世俗的性情,以及庄禅意识对自然的理解与领悟,使他具有贴近自然的人格,从而将自然与水墨相联系。他的“水墨最为上”,乃在“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道出了水墨山水画最终选择水墨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