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记叙文高分怎么得

如题所述

1、记叙文的整体逻辑

为什么要叫记叙文呢?因为这个体裁的作文主要是要记叙一件事情,所以说写记叙文最重要的是写一件事情。那么写事是为了干什么呢?事件发生的载体是人,是人在做事情,所以说写事是为了写人。那么写人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说这个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在字里行间我们要表达的是对他的情感,所以说写人是为了写情感。

那么孩子在初中阶段,基本上跑不出三个感情:?亲情、友情和师生情。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三种感情有一个小套路,在文章最后的升华部分要形成一个自己的观念,来提升孩子作文的立意,也就是说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要有总结、反思、收获或者懂得的道理之类的。

以上就写记叙文的逻辑,简单点来说,写记叙文是为了写事,写事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写情感,在文章最后要有总结、反思、收获和懂得的道理。

2、审题

审题立意很关键,有的时候老师总是反映说孩子的作文跑题了,但是基本不深入解释为何跑题,以后怎么不跑题。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审题点叫做“反其道而行之”,孩子能做到的话一定会贴合提议不跑题,而且还能提高作文的立意分数。

比如作文的题目叫做《声音》。

我班级里面的孩子都有的会写妈妈做饭的声音,早上起来叮叮当当,这个孩子写的是母爱。有的孩子会写打篮球的声音,写他坚持做运动,写的是坚持。我在给我孩子讲作文的时候说到要写无声。这里就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一个做法。我和孩子说这世界上最大的声音都是没有声音的,有一个成语叫做“大音希声”,出自《道德经》,比如地震,发出的是次声波,这么剧烈的活动发出的预兆却没有声音,造成的结果是丘峦崩摧,訇然中开。再比如蝴蝶煽动的翅膀,是没有声音的,蝴蝶效应大家都知道,一次蝴蝶振动翅膀这样小小的举动,却能在美国造成一场龙卷风这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写与题目原意相反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一可以吸引老师的眼球,和别人打差异化,还能贴合题意。第二可以提升自己的立意,从而获取高分。?

3、记叙文的行文

作文开头的写作目的有二:第一个叫做点题,第二个叫做引出下文。

点题其实很简单,就是题目上有什么关键字,你解释一下,大概阐述一下你下面要写啥,把文章的中心说出来,这就是点题。简单点说,就是说针对这个标题你要表达一个什么含义,但是要注意,这段话一定要精彩,点题很关键,开头一定要有,否则老师都不知道你这篇文章要说啥,很费解。就拿我举例子,我批改作文的时候都蒙了,看到文章后来的部分才了然,写作文给我的感受不好我一定是不会给高分的。中考的时候可以想象,老师们判卷子很快的,没时间给你家孩子看,开头都不知道你写啥,那分数能高嘛?

第二点就是引出下文,我给孩子们推荐两种方式:第一个是倒叙,第二个是设置悬念。

第一个很容易理解,我是一个老师,我判了很多作文,我看顺叙的作文实在是看吐了。一般的孩子都是这么写,偶尔来一个倒叙的写法,我眼前一亮。我当然对这个孩子有好印象,那他的分数就上来了,这其实就叫做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就是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