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来历

如题所述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中土”等的代称出现。“夏”,在商、周以前有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是现存最早出现华夏二字并称的文献,其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言;按《说文》中的释义,“华,荣”,“夏,中国之人”。《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按照这里的说法,华是指华服,夏指有礼仪的大国,而“华夏”的意思就是“身穿华服的礼仪之邦”。而汉语“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近代以来,“中国”一词作官方正式称呼始于清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1
1. 祖先以来所居之地。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 巴社者, 回回祖国。”   
2. 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   清秋瑾《柬某君》诗:“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田汉《丽人行》第十七场:“我们是中国 人,我们爱祖国。” 巴金《杨林同志》:“我应当把这些年轻战士的事迹多向祖国报导。”
第2个回答  2012-05-30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作词:乔羽,作曲:刘炽,原唱:郭兰英。 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反映抗美援朝战争。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