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是一门必修课
近些年,我们看到了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和关心,在此我要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们做家长的觉得教育子女的责任也更大了。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要注意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一个观念是:我把孩子养大了,供你吃穿,供你上学,我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至于教你成人、成才,那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孩子的教育或说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家庭教育则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只有根基牢固扎实,才能建成高楼大厦,道理不言自明。
第二个观念是我的孩子到学校里来读书的,孩子呀,你只要努力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留学,赚很多钱,光宗耀祖,别的你就不用管了。这样一来有些家长甚至对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也表示不理解。
如果我要说儿女不光是父母的儿女,更是祖国的儿女,孩子是父母的未来,更是祖国的未来。你不要认为我是在讲大道理,我给大家说件事:几年前的一个暑假,107个11至16岁的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举行了“中日联合探险夏令营”活动。活动规定,每人负重28公斤,两天内步行50公里。活动刚开始,两国的孩子都兴奋不已。但当头顶烈日走了一段路之后,中国孩子开始叫苦不
迭,背包带子断了,不是想办法接上,而是以此为由把背包扔进搞保卫的马车里,手里只拿一点吃的东西。甚至有些家长生怕苦着孩子,开车跟着跑,孩子叫累时,上来吧,驮你一段。而日本的孩子没有一个扔掉背包的,其中有个男孩肚子痛得脸色苍白,让他坐车送他回大本营,他坚决不肯,还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回去怎么向家长和老师交代呢?硬是走到了目的地。到了吃饭时,日本孩子炒好了菜,熬好了粥,先请大人吃;而抄着手什么也不会干的全是中国孩子;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而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这次活动充分暴露了我们的孩子在生活能力、生存能力、意志品质、环保意识等诸方面的弱势,所以活动过后日本人公开说:“你们中国的下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
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曾以《夏令营的较量》为题报道了此事,曾在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难道说我们做父母的不应当警醒?因此,我说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危机感,培养祖国建设的人才,要教育孩子树立为祖国强盛而读书的思想,这绝不是大话空语。
(二)爱不等于溺爱,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爱孩子,这是人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爱,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新的学期,上海市教委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推出了三大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在新版《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这一条,让每个中学生有颗关爱之心,学会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强调感恩教育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过分的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
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十几年里,许多父母向我反映,甚至是哭诉孩子的无
情。
一位妈妈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儿子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里打电话,朋友告诉他:“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却冷冷地说:“我妈过生日关我屁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他过生日,我给他买这买那,他怎么都忘了?
一位下岗的妈妈,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眼看孩子已经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剩下的虾——
“别动!”她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
这位母亲在讲述这件事时,眼含泪水。
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这些钱,以后都是你的?”
谁知女儿听了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厉声对妈妈说:“我告诉你,从明天开始,你要省着花钱,这些钱都是我的了!”
听着母亲们伤心的诉说,我也很同情他们。其实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直接明确地教给孩子:孩子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在过生日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自己,还应该感谢妈妈,是妈妈给了他生命;父母下岗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辛,也要告诉孩子,感谢父母为了生活在不辞辛劳;即使家里有钱,那更要告诉孩子你创业的不容易,希望孩子能好好珍惜。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只是默默地
去承受,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艰难告诉孩子,让孩子觉得他所拥有的是父母理所当然要给的。我们中国人说要“知恩图报”,但在孩子的心中还没有这个意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生活中让我们家长感到伤心、感到无奈的事例确实不少。
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了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风里来雨里去,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换钱供丈夫攻读学位。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有了钱,抛弃了妻子,还带走了她的儿子。儿子成了大款的儿子,上了贵族学校。妈妈想儿子,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嫌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竟提出了一个无情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母亲哭诉无门,痛不欲生。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下会有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受到这样的惩罚?十几年的爱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回报?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