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的简介

简单点,50字以内
......80字以内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扩展资料:

1、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2、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3、在诗歌方面,何其芳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4、在散文创作上,何其芳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何其芳散文别具风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何其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30

何其芳,

他是中国伟大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文学研究家。言情写手,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

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其名言佳句以“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最为著名(选自何其芳所著的《生活是多么广阔》)。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2385.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8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何其芳的作品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
关键词: 何其芳 诗人
第3个回答  2019-03-26
何其芳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24日),原名何永芳,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2]
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3]
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4][5]
中文名
何其芳
别名
何永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
出生日期
1912年2月5日
逝世日期
1977年7月24日
职业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品
《画梦录》《生活是多么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
第4个回答  2015-10-11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