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绝句这首诗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诗歌译文】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 其 六 )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很和谐.
  [编辑本段]【诗歌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一、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二、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怨》),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2
大家对于食疗都不陌生,大部分人也对胃病不陌生,如何食疗治胃病呢?食疗既与药物疗法不同,也与普通的膳食有着较大的差别。那么胃病食疗法有哪些方法呢?胃病食疗吃什么是最好的呢?下面给大家推荐胃病的五种食疗方法,一起了解下!

胃病的五种食疗方法

食疗方法1:黄芪内金粥
用料: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
制法: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食物功效: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薏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赤小豆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鸡内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运动机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补中益气。

食疗方法2:淮山蜂蜜煎
用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用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淮山所含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故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蜂蜜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

食疗方法3:砂仁黄芪猪肚
用料: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制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

食疗方法4:木瓜鲩鱼尾汤
用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

食疗方法5:参芪猴头炖鸡
用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制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用:补气健脾养胃。
食物功效:猴头菌又名猴头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脏的功能。适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母鸡益气养血,健脾胃,疗虚损,善补五脏。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党参补中益气,益血生津。大枣能健胃补血,滋养强壮。
第2个回答  2022-03-11
唐朝之所以让人怀念,不光是因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来朝的高光时刻,更因为那一首首动人的唐诗,永远在后人的内心中荡起涟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诗人的双子星,他们的存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更让人感怀的是,这两位顶尖诗人,生前还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杜甫一生不得志,在当时只是名气不大的普通诗人,元稹、白居易发现了他的价值,才使得他能与李白并驾齐驱。但是,这并未影响二人的友谊,他们相知相识,还共游齐梁,留下过许多佳话。
杜甫每每回忆李白,满满都是小迷弟对偶像的崇拜。他赞美李白的才华:“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思念与李白交往的生活:“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他也刻画了李白的形象:“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从杜甫的诗中,我们才领略的诗仙的狂傲,而这首七绝《赠李白》应该是写得最精彩的: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首诗是赠别诗,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两位伟大诗人并不顺遂的现状。李白被唐玄宗赠金放还,断绝了官场之路,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杜甫更是没有门路进入仕途,对于前程一片迷茫。就是在这个时刻,他们相遇于山东,结伴同游之后,两人在鲁郡分别。如同酒醉醒来一般,生活还得继续,杜甫感叹他们将如同飞蓬一样,四处飘荡,不知道何方是归宿。
第二句“未就丹砂愧葛洪”说的是两人结伴,本来是为了寻仙访道的,却最终一无所获,这样对不起西晋炼丹大家葛洪,实际上表达了并未成功的遗憾。这一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大有深意,它还将与后面的诗句遥相呼应。
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刻画了李白的形象。他放荡不羁,豪放洒脱,终日痛饮狂歌,忘却不愉快的遭遇。看起来,这就是诗仙酒仙本来的模样,但杜甫却委婉地用“空度日”与“为谁雄”进行规劝。
很明显,杜甫认为李白虽然身处逆境,他绝不应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白白浪费自己的才华,这不应该是诗仙的全部生活。那么,他应该如何呢?杜甫的建议,其实就是在第二句中。他认为李白就应该过着隐居的生活,像陶渊明那样,像葛洪一样。
其实,这是与两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唐朝当时的思想无非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李杜二人都受到了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李白更偏向于道家,他倾向于无为,而杜甫则是儒生,他对自己偶像的建议,实际上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上去,这和道家清静无为的做法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区别。道家不问环境变化,专门只强调内心。儒家则讲究因势利导,不利于自己的时候,隐居避祸,但并不是消极逃避,而是积极等待机会。一旦时机成熟,还是时刻要一飞冲天,实现平生抱负的。
这个建议,李白听没听得进去,我们不知道。但是,这首诗却让一个成语意外走红。它就是“飞扬跋扈”,并不是杜甫创造的,首次出现在《北史》:“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在这里,他说的是侯景的鹰扬与嚣张,与现代的用法很类似。但是,杜甫在此处,说的是李白的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是中性词甚至带有褒义。这个成语由此走红,直到现在还非常热门。
第3个回答  2022-03-11
唐朝之所以让人怀念,不光是因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来朝的高光时刻,更因为那一首首动人的唐诗,永远在后人的内心中荡起涟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诗人的双子星,他们的存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更让人感怀的是,这两位顶尖诗人,生前还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杜甫一生不得志,在当时只是名气不大的普通诗人,元稹、白居易发现了他的价值,才使得他能与李白并驾齐驱。但是,这并未影响二人的友谊,他们相知相识,还共游齐梁,留下过许多佳话。
杜甫每每回忆李白,满满都是小迷弟对偶像的崇拜。他赞美李白的才华:“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思念与李白交往的生活:“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他也刻画了李白的形象:“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从杜甫的诗中,我们才领略的诗仙的狂傲,而这首七绝《赠李白》应该是写得最精彩的: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首诗是赠别诗,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两位伟大诗人并不顺遂的现状。李白被唐玄宗赠金放还,断绝了官场之路,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杜甫更是没有门路进入仕途,对于前程一片迷茫。就是在这个时刻,他们相遇于山东,结伴同游之后,两人在鲁郡分别。如同酒醉醒来一般,生活还得继续,杜甫感叹他们将如同飞蓬一样,四处飘荡,不知道何方是归宿。
第二句“未就丹砂愧葛洪”说的是两人结伴,本来是为了寻仙访道的,却最终一无所获,这样对不起西晋炼丹大家葛洪,实际上表达了并未成功的遗憾。这一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大有深意,它还将与后面的诗句遥相呼应。
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刻画了李白的形象。他放荡不羁,豪放洒脱,终日痛饮狂歌,忘却不愉快的遭遇。看起来,这就是诗仙酒仙本来的模样,但杜甫却委婉地用“空度日”与“为谁雄”进行规劝。
很明显,杜甫认为李白虽然身处逆境,他绝不应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白白浪费自己的才华,这不应该是诗仙的全部生活。那么,他应该如何呢?杜甫的建议,其实就是在第二句中。他认为李白就应该过着隐居的生活,像陶渊明那样,像葛洪一样。
其实,这是与两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唐朝当时的思想无非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李杜二人都受到了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李白更偏向于道家,他倾向于无为,而杜甫则是儒生,他对自己偶像的建议,实际上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上去,这和道家清静无为的做法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区别。道家不问环境变化,专门只强调内心。儒家则讲究因势利导,不利于自己的时候,隐居避祸,但并不是消极逃避,而是积极等待机会。一旦时机成熟,还是时刻要一飞冲天,实现平生抱负的。
这个建议,李白听没听得进去,我们不知道。但是,这首诗却让一个成语意外走红。它就是“飞扬跋扈”,并不是杜甫创造的,首次出现在《北史》:“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在这里,他说的是侯景的鹰扬与嚣张,与现代的用法很类似。但是,杜甫在此处,说的是李白的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是中性词甚至带有褒义。这个成语由此走红,直到现在还非常热门。
第4个回答  2022-03-11
唐朝之所以让人怀念,不光是因为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来朝的高光时刻,更因为那一首首动人的唐诗,永远在后人的内心中荡起涟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诗人的双子星,他们的存在,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更让人感怀的是,这两位顶尖诗人,生前还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杜甫一生不得志,在当时只是名气不大的普通诗人,元稹、白居易发现了他的价值,才使得他能与李白并驾齐驱。但是,这并未影响二人的友谊,他们相知相识,还共游齐梁,留下过许多佳话。
杜甫每每回忆李白,满满都是小迷弟对偶像的崇拜。他赞美李白的才华:“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思念与李白交往的生活:“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他也刻画了李白的形象:“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从杜甫的诗中,我们才领略的诗仙的狂傲,而这首七绝《赠李白》应该是写得最精彩的: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首诗是赠别诗,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两位伟大诗人并不顺遂的现状。李白被唐玄宗赠金放还,断绝了官场之路,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杜甫更是没有门路进入仕途,对于前程一片迷茫。就是在这个时刻,他们相遇于山东,结伴同游之后,两人在鲁郡分别。如同酒醉醒来一般,生活还得继续,杜甫感叹他们将如同飞蓬一样,四处飘荡,不知道何方是归宿。
第二句“未就丹砂愧葛洪”说的是两人结伴,本来是为了寻仙访道的,却最终一无所获,这样对不起西晋炼丹大家葛洪,实际上表达了并未成功的遗憾。这一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大有深意,它还将与后面的诗句遥相呼应。
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刻画了李白的形象。他放荡不羁,豪放洒脱,终日痛饮狂歌,忘却不愉快的遭遇。看起来,这就是诗仙酒仙本来的模样,但杜甫却委婉地用“空度日”与“为谁雄”进行规劝。
很明显,杜甫认为李白虽然身处逆境,他绝不应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白白浪费自己的才华,这不应该是诗仙的全部生活。那么,他应该如何呢?杜甫的建议,其实就是在第二句中。他认为李白就应该过着隐居的生活,像陶渊明那样,像葛洪一样。
其实,这是与两人的人生观密切相关的。唐朝当时的思想无非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李杜二人都受到了影响。但是,总的来说,李白更偏向于道家,他倾向于无为,而杜甫则是儒生,他对自己偶像的建议,实际上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上去,这和道家清静无为的做法很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区别。道家不问环境变化,专门只强调内心。儒家则讲究因势利导,不利于自己的时候,隐居避祸,但并不是消极逃避,而是积极等待机会。一旦时机成熟,还是时刻要一飞冲天,实现平生抱负的。
这个建议,李白听没听得进去,我们不知道。但是,这首诗却让一个成语意外走红。它就是“飞扬跋扈”,并不是杜甫创造的,首次出现在《北史》:“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在这里,他说的是侯景的鹰扬与嚣张,与现代的用法很类似。但是,杜甫在此处,说的是李白的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是中性词甚至带有褒义。这个成语由此走红,直到现在还非常热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