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重点题

如题所述

1.了解“序”这种文体;
2.作者如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3.掌握“致”“走”“尝”“俟”等文言词语。
具体题目: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烨(huá)然若神人 B.余则缊(yùn)袍敝衣
C.无冻馁(něi)之患矣 D.生以乡人子谒(yè)余
2.解释下列加点加粗的字。
(1)不敢稍逾约:
(2)弗之怠:
(3)俟其欣悦:
(4)负箧:
3.下列加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走送之(跑) 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
C.尝趋百里外(曾经) 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全文从几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6.从文中可以看出,明代太学生有哪些优越的学习条件?

7.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8.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1.A yè
2.(1)超过 (2)懈怠 (3)等待 (4)书箱
3.B(脸色)
4.明初 开国文臣之首 当今文章第一 太史公 刘基 高启 宋学士文集 赠序
5.读书之难,求教之难,行路之难,衣食之难。
6.日有廪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7.对比。进一步突出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从而告诫他们要精其业,成其德。
8.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向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概括了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9.略

5.“不敢稍逾约”表明作者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读到更多的书,如果去掉
“稍”,此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答:

6.文中是怎样写“同舍生”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同舍生”,并说说为什么要写“同舍生”?
答:

7.作者在文中谈了他求学的经历。①请你用文中的字词概括其求学的特点。②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启发?
答:

5.“不敢稍逾约”表明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读到更多的书,如果去掉
“稍”,此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答:去掉后变为:不敢逾约,表达效果就不同了,失去了表现自己虽然学习条件不好,但求知态度很高,突出自己学习刻苦的作用。

6.文中是怎样写“同舍生”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同舍生”,并说说为什么要写“同舍生”?
答: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舍生,生活奢侈,完全失去对学习的求知态度,只把快乐建立在衣食的享用上。着力写出富家弟子衣着的华贵,细致入微的勾画出他们的形象,用他们的光彩艳丽,与自己的破旧的衣服进行对照,衬托出自己生活的艰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作者在文中谈了他求学的经历。①请你用文中的字词概括其求学的特点。②读了课文,
你有什么启发?
答:1.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2.从师之难: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
3.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4.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
要专心向学,刻苦自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