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生病久了孩子都会散了吗?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并不是指责儿女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没有尽到责任,而是说即使是孝子,如果经常性的照顾患病的老人,也会被种种磨难消退孝心,所以人们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

照顾老人本身就是一件比较琐碎的事情,不仅仅是衣食起居,还要照顾到老人的心理状态。更何况是生病了的老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孝心,更多的是耐心、金钱、理解等等。对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来说,父母生病了可以花钱雇护工一起照顾,一方面更加专业,而另一方面也能在照顾之余抽出时间做自己的工作。

但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普通的人来说,家中老人生病了,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照顾老人。更令人头疼的是花时间去照顾老人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这就会让一个家庭彻底瘫痪,不仅经济不能周转,对老人的后续治疗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生病的老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作为儿女也会是非常的心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为老人治病筹钱,如果是短期的问题,作为子女都能够接受。但只要是时间久,不仅老人的病情不稳定,而且金钱不够充足,这就会让“孝子”变得焦躁起来。这不是因为作为儿女丢掉了孝心,而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继续去孝顺老人,所以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无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2

首先,从农村人的收入来源看,大多数还是一份辛苦一份收入,虽然有医保,但是不足以支撑一个长久生病的人,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很害怕生病的,如果是老人,他们更希望早点离世,不然这样就算没问题,也会拖垮一个家庭,很多农村家庭都会因病致贫,所以无病无痛,就是农村老人最大的愿望,别说自己有多少儿子,只要自己卧床三五个月,我想即便是在孝顺的孩子,也无力承担,年轻人需要外出打工,年老的还需要种地养家,如果一个人长期卧床,需要人照顾,大家也只能勉强尽力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应该来自三个方面:

1、精神层面:有人说过:“孝”本身是一种精神收益。当一个子女尽在“孝”时,内心深处即在“消费”孝所带来的精神收益,比如良心受到安慰,受到别人好的评价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深处对这种精神收益的消化和吸收效用是递减的,所以,必有“久病床前无教子”。

2、体力方面:大家都知道要服侍好一个植物人是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辛苦,要不怕脏,不怕累,还要少休息。这样长久的精神和体力的透支会考验人的意志,能不能坚持得下去这就要考验人的耐性。

3、经济方面:要花大量的人力就必然要减少正常工作的收入,同时还要大量的支出医药费,收支成反比,这就要考验人的生活标准了,同时还要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减少社会活动,做得到吗? 

即便最后没在了,也不能怪大家,毕竟大家都没有办法,现在的人,最怕的就是生病,特别是农村人,生病了,更没办法去医院看病,很多人都是靠拖,实在不行,年纪大的也就死在家里,不会再去医院折腾了,而一些慢性病,就只能靠拖,如果大病,重病,也就是等死,只是时间早晚了,现在的人,时间最宝贵,钱都是其他问题了,如果长期需要照顾一个生病的人,不上班,不挣钱,那么也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更别说看病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古话有一句是这么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父母老了病了需要长期卧床的时候,多么孝顺的儿女都会有厌烦的情绪,甚至会找不到人影。这句话是真的吗?结合现在的国情,这句话说的还真不错。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在已经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我国的养老体系并不完善,现在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如果有孝顺的儿女,老人们会度过一个安乐幸福的晚年,如果儿女不孝顺,老人们就会变得很凄惨。

老人们还能动弹的时候,还不需要儿女们来照顾。中国的老人多数都很坚强,一直到六七十岁还在劳动。只有真的身体垮了,得了心脑血管疾病,无法活动必须卧床的时候,才会休息。但是这种情况下,老人也就残疾了。

老人们卧病在床的时候,孝顺的儿女开始会好好照顾。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每天太累了,都会有厌烦的情绪,对待老人就很不耐烦,认为老人是个拖累人的累赘。

还有的儿女以工作忙为理由,根本就不管老人的死活,有病的老人只能苟延残喘的生活。甚至有的几天才能吃一顿饭,饿得皮包骨,渴的时候连口水都喝不上。

父母天性很爱自己的子女,小的时候,儿女也会依赖父母,但是,当孩子长大之后有了自己的生活,父母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忙工作,忙家务,忙孩子,唯独没有留时间给自己的父母。父母健康的时候,很多儿女都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当父母病了,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父母,已经老了。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人们还能将这种美德发扬下去。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将心比心,如果当我们老了需要照顾的时候,儿女们却百般嫌弃的时候。将一种什么心情?

第3个回答  2020-09-18

百善孝为先,古人的教导,流传了一代又一代,长辈给予后辈生命,哺育后辈成长,几十年如一日,那么到生命的末端,后辈也理应尽孝心,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那么是真的吗?我个人认为,有一部分是真的,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耐心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照顾老人一两年还可以接受,但是五年十年的话,就会很难接受。其实这句话之所以能被人们广为流传,就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其中的道理。在我看来,无论时间长短,真正的孝子还是有的,张红军,家住大源镇东前村溪东自然村。老父亲张炳贵,在45岁那年,不幸患中风突然倒地,不会开音。家人匆忙将他送到乡镇医院抢救,第二天送到杭州市一医院住院治疗,但一直昏迷不醒。张红军每天24小时陪伴、服侍照料,张炳贵20多天后才慢慢恢复知觉。在医院住院治疗2个多月出院后,回家进行康复治疗,在家里能勉强行走。 3年前,老人彻底瘫痪在床,儿子张红军,为了让老人舒服,特意购买了一张医疗用床,每天三餐按时给老人喂饭。每次喂饭的时候,可以摇起来。前前后后27年,无论多么苦多么难,他都坚持过来了。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生病的老人说的,因为他们在一开始时被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满满地发现子女没有之前的细心和体贴了,所以他们会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子女本来就有他们自己的生活,长期的照顾老人,肯定对自己的生活构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有时候的疏忽也很正常,这不能归结为不孝,毕竟每天的饮食起居还得是他们照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08
主要是照顾病人太耗一个人的耐心了,就算是亲人,耐心也会慢慢变没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