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如何接“地气”

如题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一线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肩负的使命愈加重要。此种形势对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提升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联接“地气”。
  突破传统视阈,把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和各种条件制约,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教育培训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需分离,重操作、轻理论,重“灌输”、轻研讨等不符合党员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比如,有些地方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理论准备跟不上,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带来的新要求。又比如,一些基层党员逐渐淡化以至丢掉了艰苦朴素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甚至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究其原因,有的是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缺失造成的精神空虚;有的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的心理失衡;有的是由于生活、工作环境变化引起的情绪失调,有的则是由于个人的性格、遭遇导致的心理冲突。
  上述现象,问题不同、成因各异,解决的办法和思路不能千篇一律、墨守旧规,而必须突破传统视阈,把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看作是一个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多学科、全方位融思想建设、素质培养、能力提升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着眼基层党员队伍的实际思想状况,综合运用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铸造、心理健康疏导、能力素质提升、利益关系调整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因人施“训”。对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有如下建议:
  一要拓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视野,着眼基层党员队伍的新变化和实际需求,跳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按属地培训、行业培训、层级培训的传统观念,努力形成基层党员队伍“大教育”、“大培训”的新理念。
  二要拓宽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党员素质不仅仅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包括党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法律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等。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不断拓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尊重差异、体现多样,根据贴近基层党委的要求,贴近基层生产生活实际、贴近基层党员的思想实际,科学设置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范围。
  三要做到教育和管理并重,使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必须与管理监督紧密结合。管理监督是从外部对党员进行协调和规范,教育培训则是通过党员内在思想的改造和培育,使党员自觉接受管理,并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因此必须在改进管理中加强教育,在加强教育中搞好管理,内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党性的目的。
  跳出旧有“地盘”,把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延伸、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转型,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地呈现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前,同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基层党员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较少,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了解较少。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来都不是独立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外的。相反,它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时发生,并始终贯穿于推动发展的每一步。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定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为我们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大胆跳出旧有“地盘”,把教育培训延伸、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一要立足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拓宽办学渠道,实施开放式办学。作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基层党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沟通,依托自身优势,与高校、企业、村镇、社区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基地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充分发挥横向合力的效应,拓展教育培训视野,切实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要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着力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员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加速了当今社会人员的流动,而且也使党员分布呈现多样化态势。比如,随着就业方式的灵活多样和社会管理形式的变化,基层党员的分布已由过去的“单位”化日益转变为社会化;随着城乡之间人员大规模的快速流动,基层党员已由过去相对集中分布和稳定管理为主转变为相对分散和动态管理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释放出来,广大农村的基层党组织正在延伸到不同领域。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要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发展,着眼基层党员队伍的新变化,构建一个覆盖基层全体党员队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
  三要立足于基层党员队伍新需求,着力满足基层党员队伍对教育培训的新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党员队伍自身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也出现了不同变化,相应地,他们对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因此,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阶段和旧有“地盘”,而应该紧贴基层工作实际,紧扣基层党员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坚持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党员群众满意为根本检验标准,不断强化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基层党员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期待。
  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载体新平台
  实践证明,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和内容确定之后,选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成为决定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之举。因此,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不断增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长期以来,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摸索和积累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培训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创新方式方法,要注意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必须与基层党的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搭建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广阔平台,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群众需求相一致,才能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接受,并取得成效。因此,要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党员培训需求,切实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设置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把教育培训内容用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必须与基层党员管理有机融合,才能形成推动基层党的建设的合力。在教育培训中加强对党员的管理、考评、激励,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交流活动。通过经验交流、典型示范,培育和树立崇尚学习、追求进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其次,创新方式方法,要积极主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当前,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越来越直接,在宣传人、教育人、影响人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是摆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面前一项崭新课题。要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利用网络媒体新优势,整合农村现有各种教育平台,本着共建共享、合作办学的原则,开办好网上党校、手机党校和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网,建设一个教学可互动、多媒体能兼容、多终端全覆盖、安全可控的学习平台。
  最后,创新方式方法,要善于将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方法有机结合。培训内容上,要大力推广党员干部自主选学模式,通过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主体作用,将教育培训内容由过去的“大锅饭”变为受欢迎“自助餐”,将“填鸭式”教学变为“菜单式”选学,不断充实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不断探索务实管用的新方法。培训形式上,在基层党校调训、轮训的同时也可以采取联合培训、委托培训,开设党员流动课堂,采用送党课下乡,送党课上门、送党课进企业或田间地头等方式,不断扩大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授课方式上,在不断改进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研讨式、答疑式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微型党课、现场教学等培训形式,以切实增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直党校科研处长、副教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