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为何很不屑“战神”白起?

两人都是战功累累,一代名将,为何韩信却看不上白起?

韩信在各个方面都看不上白起,认为白起不是一个善战的人。

在韩信的角度看来,他认为白起并不懂兵法,他之所以认为白起是一个不懂兵法的人,是因为白起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虽然杀掉了赵军40万人,可是在后来统计却发现,自己的秦军之中伤亡人数至少要有25万。韩信认为白起的作战方式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毫无领兵作战的能力。

在不同的史料记载之中,后人还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当时两军交战的时候,秦国的兵力大概是50万,而赵国大约是45万左右,在前期的战争之中,赵国已经消耗了大约5万左右的兵力,所以最后虽然40多万全部都被秦军杀了,但是自己秦军的伤亡也是非常大,至少阵亡了一半以上的士兵,伤员不计其数。



韩信认为大战就应该以少胜多,所以对于白起这种作战方式,他觉得根本不足以称之为大将。又因白起不爱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因此很鄙视白起的人品。白起一生之中所杀掉的士兵,经过后期的统计大约有130多万人左右,对于韩信这种特别爱戴自己下属的人来说,这样的做法更是让他十分无法接受。




且当时秦国的国力强盛,举国上下都士气高昂,韩信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张扬的人,所以像白起这种沉稳又内敛的性格,在他看来就是性格阴沉,自我封闭的人。总的来说就是两个人的气场不合,所以双方互相看不顺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首先要说的是,至今为止笔者从未从任何史料中看到过,韩信看不起白起的只言片语。所以这个问题,恐怕就是问:同为战神级别的人物,为何韩信比白起更受人尊重?或说,为何白起普遍遭唾弃,而韩信却被人同情。

白起,一直以来被称为战神。韩信则被称为兵仙。这是一神和一仙的比较,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所以百姓才最有发言权。毕竟神也好,仙也罢,都是从百姓之身,修炼而成的。

故而,从百姓的角度来比较这两人,显然都会拥护或同情韩信,而鄙视甚至恐惧白起了。


理由其实就只有一个:掌兵者,要有大慈悲,滥杀者,必成魔。

白起是秦国名将,战无不胜。但他的胜利之中,却存在着一个巨大,且无法被抹除掉的污点,这便是长平之战后,他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却留下了240个年纪尚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无论后世如何从各个角度阐述,白起这一手,妥妥的就是一种“恐怖战术”,想以40万人的生命,恐吓赵国投降——这是板上钉钉的!

敢问能做出这种事来的将领,是战神还是魔头?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自然就是一个大魔头了。放下兵器的士卒,其实就等于“百姓”了,甚至可以认为,把性命交给了白起,毫无主动权。

结果全被坑杀!目的,是想吓降赵国。结果,却反而激起了赵国上下,誓死抵抗之心。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道德经》)!这句话,真不知白起懂还是不懂。兵者凶器,为战神者必怀有大慈悲,才可胜任。


反观韩信,谁见过他滥杀士卒和百姓了?因为韩信的信条是“多多益善”,这就又了前途,民者兵之本。因此韩信就从不做任何滥杀之事。想让自己兵多起来,前提是老百姓要多,要拥护。这是相辅相成的。

且韩信的遭遇也非常传奇,忍过胯下之辱。须知当时他手中有剑,却没有逞匹夫之勇。这份忍耐,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即,大人物,想成功,你就必须要忍。为什么忍?一个是活命,一个是争取更多的支持,这便是“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的精髓所在。

同时,韩信战败的是项羽。项羽虽勇,却也是一位滥杀者,这就又为韩信增加了分数。且最终他韩信死得很惨,也比较冤枉,故而再次增加了同情分。


因此韩信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同情,白起也就没法跟韩信相比较了。因为说来说去,韩信“上道”,符合道义。而白起,一个长平坑杀40万降卒,就注定了他“不上道”,不符合道义,是个魔。

故而,韩信看不起白起,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显然就应该看不起,所谓:掌兵者,币要有大慈悲,这从来都是观察一位“战神”的第一标准!

第2个回答  2020-09-19

韩信用兵如神,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将,不仅可以冲锋陷阵,还能帷幄千里,让人佩服,但是作为“兵仙”的韩信本该与战神“白起”惺惺相惜,可是事实上,韩信是看不起战神“白起”的。有网友指出,韩信不仅有点看不起白起,甚至还有点鄙视他,究其原因,网友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首先,有网友认为,韩信之所以看不起白起,是因为觉得白起虽然勇猛,但是有勇无谋,根本就不知道参考天时地利这些东西。据记载,当年白起确实是远近闻名的勇士,拥有赫赫的战功,但是韩信却敏锐察觉到,若不是因为商鞅在后面运筹帷幄,白起可能就不会有这般显赫的功绩了,甚至还可能身死于战场。

反观韩信,确实非常懂得运用天时地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计就能充分体现出韩信的用兵之神。

其次,有网友指出,韩信看不起白起还因为韩信觉得白起这个人太好面子,太在乎自己的名声了。要知道,韩信当年是受过胯下之辱才有后来的成就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可谓是韩信的座右铭了。

但是反观白起,就比较在乎自己的名声了。据记载,白起为了保证自己的名声不被破坏,便不愿意在自己兵力不够情况下与敌军对战,毕竟在我国古代,士兵数量多还是有优势的。有网友推测,白起可能不想让自己处于劣势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在对方军力多出自的情况下,就不是很愿意出兵对战了,而韩信也是猜到了白起这种心思,所以有些看不起白起。

第3个回答  2020-09-20

说起秦统一六国,咱就不得不说说长平之战,说起长平之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白起,长平之战灭了赵国40万军队,但也损失了秦国30万精锐,秦军虽然胜利,但是秦卒死者过半,整个秦国都快空了,这都是白起自己说的。

白起是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他智勇双全,屡立战功,手段残忍,毫不留情,所过无不灰飞烟灭。他号称身经百战却从无败绩,他的成功是用累累白骨托起的,因此他又被史家称作“人屠”、“杀神”、“战神”。

那为什么韩信很不屑白起呢!其实不是没有原因的,韩信觉得白起不懂兵法,60万秦军虽然包围了40万赵军,还截断人家的粮草辎重。感觉这样可以饿死40万赵军,但是正如孙子说的:“围而要留缺,再设伏才是上策!”。这样只能断了人家的念想,饿死也是死,打战拼死也是死,说不定还能赢呢?如果要不是赵括战死,赵军群龙无首,赵国在这场战争中不一定就吃败仗因为虽然赵国损失了20万精锐,但是在赵军骁勇善战的骑兵和被围而存必死之心步兵的冲击之下,竟然灭掉了秦军30万的精锐。

韩信毕竟是大咖啊!认为白起不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真正要义,才会在这次战役中使秦国也损失惨重,认为白起不过如此,所以在该下之战的时候,韩信才会多设阵法,多层包围项羽,四面楚歌,瓦解楚军,最后很顺利地取得了胜利。其实很多楚军都是逃跑的,死的更本不多应该不到10万,汉军死亡人数一不到10万,从而在很少人数伤亡的情况下,平定了天下。

白起杀戮太惨,杀孽太重,怨气冲天,有学者统计过,有一百余万条鲜活性命在白起的戈矛利剑下化为枯骨。白起喜欢以力服人,惯用屠戮殆尽的恐怖手段来恐吓敢于反抗者,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韩信是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儒将,很少在史书里看见他滥杀无辜的记载。指挥作战时,他用的是智,是谋,是巧,喜用怀柔之策来降服人心,而非好勇斗狠、凶恶蛮横,嗜杀如命。两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此。

虽然二人都很厉害,都是少见的军事天才,但是韩信更加有智谋,更加仁慈,更加得人心。当然二人所面对的环境也多有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

第4个回答  2019-12-31
二人都是从无败绩,但是综合结来看韩信应该略强,韩信所打的仗大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下,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而白起倚靠秦国强大的国力而兵员素质。拥有更加大的硬实力。而且胜利的代价也大都在韩信之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