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如题所述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这属唯心主义的观点。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自然而然地从非生命中突然产生出来的。
3、生生论:认为生命只是由同类生物产生,不能自然发生。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也否认了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无法解释地球上原始生命的产生。
4、宇宙生命论:赞同“一切生命来自生命:的论点,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宇宙中的”生命胚种“通过各种途径来到地球演变而成的。
5、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起源过程大致经历了: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 (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7、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合成了多种小分子有机物。实验说明,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实现的。
8、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存在情况:较古老地层化石较简单、低等,较晚近地层较高等。
始祖鸟化石说明:鸟类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9、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0、植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原始藻类发展为原始苔藓类和原始蕨类,进而发展为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最终完全适应了陆上生活。
12、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如保护色)。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3、自然选择学说,创立者:达尔文,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分为前寒武纪时期,古生代(包含寒武纪)、中生代(包含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
前寒武纪时期:由原核单细胞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
古生代:植物:藻类→裸蕨类→蕨类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昆虫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
中生代:恐龙时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大量盛行
新生代:哺乳类和鸟类占优势的动物,裸子植物占优势的植物
1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5、森林古猿演变成人类过程:环境变化→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使用工具→大脑发达→产生语言;
16、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17、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南方古猿:最早两足直立行走;能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直立人:会使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智人:脑容量于现代人相当
18、现代人可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来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
19、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1、对植物分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种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3、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
4、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处于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个体,其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分类单位越大,所含有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所含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5、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6、从简单到复杂写出植物的分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植物 主要特征 常见种类
藻类植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孢子繁殖;生活在阴湿环境 海带,紫菜,水绵
苔藓植物 有茎,叶或叶状体,只有假根;孢子繁殖;生活在阴湿环境 葫芦藓,墙藓,地钱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没有果实和种子;孢子繁殖;生活在阴湿环境 蕨,卷柏
10、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要根、茎、叶都很发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11、我国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有许多裸子植物是世界上的珍稀树种,如银杉、水杉和秃杉等。
12、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因此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可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13、目前已知动物约150万种,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体内有脊柱的叫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另一类是体内无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原生动物: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身体微小,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等。大量繁殖会引起赤潮.
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如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如涡虫、猪肉绦虫(米猪肉),血吸虫等。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如蛔虫。
环节动物: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为环节动物。还有沙蚕、水蛭、蚯蚓等。
蚯蚓:(1)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2)呼吸:湿润的体壁(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蚯蚓被迫爬到地表来呼吸。)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靠贝壳来保护身体。如河蚌,螺、乌贼、章鱼(后两种贝壳退化。)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甲壳动物:属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质地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
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刺状突起。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14、鱼类:体表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和一心室。如鲫鱼等。
15、鱼能在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1)能靠游泳(鳍)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鳃)。
鱼游泳的动力:躯干和尾部的摆动。
平衡作用:胸鳍、腹鳍和背鳍。
决定运动方向:尾鳍。
18、我国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19、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心脏有二心房和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如青蛙、蟾蜍。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20、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体外发育,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变温动物。如恐龙,扬子鳄、龟、蜥蜴等。
21、鸟类主要特征: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高而恒定,卵生,如,企鹅。
23、哺乳类: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以及分四腔,恒温动物,大脑发达,胎生哺乳。如家兔、鲸、蝙蝠等。
24、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的资源,就可以叫做“蓝色革命”。
25、水中生活的动物有鲸、海豚、白鳍豚、海豹等属于哺乳类。海马是鱼。
26、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1、比 较 细 菌 真 菌
种 类 球菌、杆菌、螺旋菌
(如:链球菌、大肠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等) 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
结 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未成形细胞核)
特殊结构:1、鞭毛:水中游动
2.荚膜:保护菌体
3.芽孢:对恶劣环境有抵抗力(由细胞壁增厚形成)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成形的细胞核。
营养方式 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因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与人类关系 有益:1、各种发酵食品:
乳酸菌――酸奶、泡菜
醋酸菌――制醋
2、净化污水:如甲烷菌
有害:1、导致食品腐烂
2、使人患病
(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 有益:1、酵母菌-酿酒、制面包、馒头
2、霉菌-制酱、腐乳等
3、提炼抗生素药物
4.蘑菇可以食用(木耳,金针菇)
有害:引起物品发霉腐烂。
(2)、发现细菌第一人――荷兰人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主要区别: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5)、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有的细菌不需要氧气)
(6)、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7)、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8)、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互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例: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27、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内核构成。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也能传播花粉;
腐生微生物------分解者 ,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生态系统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
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
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联系 物质循环和流动的渠道
结构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
成的网状联系
能量流动:起点是绿色植物;能量流到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并且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给下一个环节,形成能量金字塔
功能
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分解者其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6、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例子: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最终威胁人类自身。这就称为富集作用
第24章 人与环境
1、人口剧增经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
(1)造成粮食问题
(2)造成水资源问题
(3)造成能源问题
(4)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方法。计划生育的核心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第25章 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的步骤: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细菌的利用:
乳酸菌可以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把糖类分解成乳酸等
制作醋: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真菌的作用
制作馒头、啤酒、葡萄酒:利用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时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制作米(甜)酒:利用酒药(曲)中所含的曲霉、毛霉、酵母菌登微生物共同把淀粉转化为酒精
制作豆豉、面酱、酱油:利用有关霉菌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把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发酵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利用甲烷细菌等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植物秸秆‘树叶、人蓄粪等)发酵,制取沼气,用于照明、发电
利用某些细菌净化水等
利用某些真菌制取抗生素:去利用某些青霉菌提取青霉素等
还可以制取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酶制剂等等
食品的腐败原因及保存
原因:由细菌、真菌在食品中获取有机物,并生长、繁殖引起
保存方法:风干保存;腌制;高温灭菌后密封贮藏;添加防腐剂等等(主要就是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
3、转基因技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
4、克隆技术:理解克隆羊多得的产生过程。(课本第103页)
克隆、植物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繁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8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 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如: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动物)

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如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3.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 兔子 狼

(1)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2)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才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意出分析说明题)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1. 显微镜的构造(P36)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 对光:升、转、看、调

(3) 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4) 整理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 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 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擦、滴(清水)

(2)制片:撕、展、盖

(3)染色: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刮、涂、盖

(3)染色: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草履虫装片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人体的各项功能都是由细胞或多个细胞共同完成的。

所有的细胞都能显示出生命的各种属性,在它们之中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细胞里进行的,细胞内还一直进行着呼吸作用。一切复杂的瞬息万变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我繁殖。细胞能通过分裂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细胞和生命一样,表现出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一切说明,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细胞壁: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四.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1)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 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线粒体:将化学能释放

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 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2.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 DNA是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 遗传信息是生命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所包含的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第三章 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3.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二.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三.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番茄果肉)

3.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四.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 组成

分化 组成 植物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组成 组成

系统 动物体

动物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绿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细胞: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六.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细胞: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例如: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3.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1. 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2. 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3. 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获得营养、气体交换、排出废物等各种生命活动

4. 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细菌、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单细胞藻类植物(如:衣藻)等

5.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1) 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2) 在在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3) 草履虫的结构图

(4) 草履虫的应激性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参考资料:http://www.5ykj.com/shti/cuwu/32802.htm

相似回答